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0 次评价)4228 人阅读0 次下载
用有 度 , 通过行政手段 的实施 , 有利于 市场的发育 和 市场机制的完善 , 而 不是 旧体制的强化与复 归 。 国家 调节 市场 , 还有一 个调 节主 体和 客体 的问 题 。 在这 里 , 国 家显然是调节 的主体 , 市场是被 调 节 的 客体 。 一般 认为 , 国家调 节市场 就是政 府调节 市 场 , 似乎 只有政府一个调 节主体 。 实际上 , 调节 手段 的多 样性决定 了调节主体 的多元 化 。 政府调节 虽 然 是国家调节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 但并非一切调节 手段 必须 由政府来承担 , 除政府 之 外 , 还 应有一 些 非 政府机构参加调节 , 如银行 保险系统 、 投资公司 、 各种 协会和社团 组织等 , 尤其是在运用法律手段调 节时 , 还应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和独立行使司法 权的司 法机 构的作用 。 各个调节主体的相互协调综合配套 , 可能 是我国国家调节市场的重要特色 。 国家调节市场 , 还肴 一个调控层次的问题 。 由于 我国 幅员辽阔 , 各地 区 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水平相差 很大 , 因此 , 我 国的市场是建立 在区域 市场基础 上的 有层 次 的市场体系 , 如果只 有中央一 级调控 , 没 有地 方调控权 , 许多具体 间题就无法解决 。 所以 必须实行 分层 次调控的原则 , 赋予地方一级调控权 , 发挥地方 调控市场的积极作用 。 但 我国的市场 又 是一 个统一 的市场 , 区 域市场是全国 统一市场 的有机构成 , 所以 , 我们又 必 须坚持 以 中央调控 为主 的基本原则 , 尤 其是 一 些牵涉全 局性的重大经济决策 , 必须 由中央统 一部 署 , 统 一指挥 , 统一调度 , 统一 政策 , 统一法规 , 地 方必 须贯彻 执行中央的 统一调控措施 , 而不 能强调地方利 益和 区域特殊性予 以否 定或变通 。 在 目前 以 省 、 直辖 市作为经济区域和 行政区域相统一 的条件下 , 地方一 级调控以 省和直辖市一级政府为主 , 但应该充 分发挥 区 域市场 中心 城 市的调控 作用 。 省 、 直辖 市一 级调 控 , 一 般是按行 政 区划 来进行的 , 但市场的发展 决不 能按 区域来 划 分 。 以 中心 城市为依 托的各个 区域 市 场 , 都应 该是开 放的 , 互相 渗透 的市场 , 不 能以 省 、 直 辖市的区界 来人 为地分割市场 。 所 以 , 中心 城市作为 区 域市场 的中心 , 应该赋 予 区 域市 场调控 中心 的权 力 , 尤 其是一些 特大中心城市 , 应 赋予 省 、直辖市一 级 调控权限 , 使 目前 的区域市场 由省 、 直辖市一 级 调控 为主 , 过渡 到以 中心 城市一级调控为主 。 ( 作者单位 : 武汉 市 经济 研 究 所 ) 责任 编辑 : 宋敬 华 《 三国 演义 》 是我 国 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 史演义 , 也 是 我 国流 传最 广 , 影 响 最大 的古典文学作 品 之 一 。 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 : 《 三国 演义 》 在中国 已经是家喻户 晓 , 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 没有 一个 不晓得诸葛亮 、 张 飞 、 关公 、 曹操 这些人 物的 , 所 以古 人 说 凡 有饮 水 处 , 就 有《 三国 》 的读者 , 加 上 日本 、 东南亚和世界各 国 的读 者 , 人数之 众 , 恐 怕世界 上很多文学名 著都难与 之 比较 。 为什么一 本小说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 这实在 是一个值得探讨 的问题 。 从《 三国演 义 》 的 成书 、 流 传 和 影 响来看 , 都是与 中国传 统文 化息息相关 、 紧密联 系的 。 中 国传统 历史文 化 的结晶 《 三 国 演义 》 , 原名《 三 国 志通 俗演义 》 , 元末 明初 罗贯 中著 。 明 代高儒说 罗贯中 “据正 史 , 采小说 , 证文 辞 , 通好尚 , 非俗非虚 , 易 观 易人 , 非史氏仑古之文 , 去 警 传诙谐之 气 , 陈叙百年 , 赅括万事 ” 。 大体 上概括 了 罗 氏 写 作的过程 和 特点 。 最早 为这 部小说作序 的 明 代蒋大器 , 从历史小说的社 会教化功能 , 阐发 了 “演 义 ”的 “义 ” 字 , 那就是 “ 昭 往昔之 盛衰 , 鉴君 臣之善恶 , 载政 事之 得失 , 观人 才之 吉凶 , 知邦家之 休戚 ” 。 可 见 所谓历史通俗演义 , 就是以 历史顺序为主 要 线索 , 以 历史事实为基本材料 , 加 以铺 陈发展 、想象 虚构 、艺 术创造 , 通过通俗 化的 文 字 , 讲叙 历史 故事并传播某 种历史观和 伦理观 。 这种历史通俗 演义 , 读起来既 能 得到 历 史借鉴 , 又 可以 得到 艺术美的 享受 , 不 论在 上 层人士或下层 人士中 , 都容易找到 广大的 市场 。 我 们 中国 历 史 , 源远流 长 , 五千 年文 明 , 斗争非常 复杂 , 历 史人物众多 , 因 而写历史演义 , 读 历 史演义也就异外 地兴盛 。 《 三国 演义 》 问 世 以 后 , 后 人 竞 相仿 效 , 从 传 说中的 盘古开天地直到 民 国 , 都有通俗的 历史演义出 现 , 特别是小说用 了从古代 “说书 ”承袭发展起来的章 回体形式 , 这更是世界上 绝无仅有 的 。 因 此 , 可 以说 这种历史通俗演义 , 本身就是中国 历史文化传统的 产 物 。 中国 历史演义 很多 , 为什么 唯独《 三国演义 》 能够 如 此长久盛行呢 ? 这 自然 有其独特的主 客观 条件 。 首先 , 三国 时代是 一个斗争复杂尖锐而又 英雄辈 出的时代 , 它的 故事 、 人 物非常吸引人 。 鲁迅就说过 : “ 因 为三 国底事情 , 不 象七 代那样纷乱 , 又 不 象楚汉 那 样 简单 , 恰是不 简不 繁 , 适于 作小说 。 而 且三 国底 英 雄 , 智术武勇 , 非常动人 , 所 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8-02-1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3 , Processed in 0.43968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