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 度
, 通过行政手段 的实施
, 有利于 市场的发育 和
市场机制的完善
, 而 不是 旧体制的强化与复 归
。
国家 调节 市场
, 还有一 个调 节主 体和 客体 的问
题
。
在这 里
, 国 家显然是调节 的主体
, 市场是被 调 节
的 客体
。 一般 认为
, 国家调 节市场 就是政 府调节 市
场
, 似乎 只有政府一个调 节主体
。
实际上
, 调节 手段
的多 样性决定 了调节主体 的多元 化
。 政府调节 虽 然
是国家调节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 但并非一切调节
手段 必须 由政府来承担
, 除政府 之 外
, 还 应有一 些 非
政府机构参加调节
, 如银行 保险系统
、 投资公司
、 各种
协会和社团 组织等
, 尤其是在运用法律手段调 节时
,
还应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和独立行使司法 权的司 法机
构的作用
。 各个调节主体的相互协调综合配套
, 可能
是我国国家调节市场的重要特色
。
国家调节市场
, 还肴
一个调控层次的问题
。
由于
我国 幅员辽阔
, 各地 区 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水平相差
很大
, 因此
, 我 国的市场是建立 在区域 市场基础 上的
有层 次 的市场体系
, 如果只 有中央一 级调控
, 没 有地
方调控权
, 许多具体 间题就无法解决
。 所以 必须实行
分层 次调控的原则
, 赋予地方一级调控权
, 发挥地方
调控市场的积极作用
。 但 我国的市场 又 是一 个统一
的市场
, 区 域市场是全国 统一市场 的有机构成
, 所以
,
我们又 必 须坚持 以 中央调控 为主 的基本原则
, 尤 其是
一 些牵涉全 局性的重大经济决策
, 必须 由中央统 一部
署
, 统 一指挥
, 统一调度
, 统一 政策
, 统一法规
, 地 方必
须贯彻 执行中央的 统一调控措施
, 而不 能强调地方利
益和 区域特殊性予 以否 定或变通
。 在 目前 以 省
、 直辖
市作为经济区域和 行政区域相统一 的条件下
, 地方一
级调控以 省和直辖市一级政府为主
, 但应该充 分发挥
区 域市场 中心 城 市的调控 作用
。 省
、 直辖 市一 级调
控
, 一 般是按行 政 区划 来进行的
, 但市场的发展 决不
能按 区域来 划 分
。
以 中心 城市为依 托的各个 区域 市
场
, 都应 该是开 放的
, 互相 渗透 的市场
, 不 能以 省
、
直
辖市的区界 来人 为地分割市场
。 所 以
, 中心 城市作为
区 域市场 的中心
, 应该赋 予 区 域市 场调控 中心 的权
力
, 尤 其是一些 特大中心城市
, 应 赋予 省
、直辖市一 级
调控权限
, 使 目前 的区域市场 由省
、 直辖市一 级 调控
为主
, 过渡 到以 中心 城市一级调控为主
。
( 作者单位
: 武汉 市 经济 研 究 所 )
责任 编辑
: 宋敬 华
《
三国 演义 》
是我 国 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 史演义
,
也 是 我 国流 传最 广
, 影 响 最大 的古典文学作 品 之 一
。
可 以毫不夸张地说
: 《
三国 演义 》
在中国 已经是家喻户
晓
, 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 没有 一个 不晓得诸葛亮
、
张 飞
、 关公
、 曹操 这些人 物的
, 所 以古 人 说 凡 有饮 水
处
, 就 有《
三国 》
的读者
, 加 上 日本
、 东南亚和世界各 国
的读 者
, 人数之 众
, 恐 怕世界 上很多文学名 著都难与
之 比较
。
为什么一 本小说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 这实在
是一个值得探讨 的问题
。 从《
三国演 义 》
的 成书
、 流 传
和 影 响来看
, 都是与 中国传 统文 化息息相关
、 紧密联
系的
。
中 国传统 历史文 化 的结晶
《
三 国 演义 》
, 原名《
三 国 志通 俗演义 》
, 元末 明初
罗贯 中著
。
明 代高儒说 罗贯中
“据正 史
, 采小说
, 证文
辞
, 通好尚
, 非俗非虚
, 易 观 易人
, 非史氏仑古之文
, 去
警 传诙谐之 气
, 陈叙百年
, 赅括万事
”
。 大体 上概括
了 罗 氏 写 作的过程 和 特点
。 最早 为这 部小说作序 的
明 代蒋大器
, 从历史小说的社 会教化功能
, 阐发 了
“演
义
”的
“义
” 字
, 那就是
“ 昭 往昔之 盛衰
, 鉴君 臣之善恶
,
载政 事之 得失
, 观人 才之 吉凶
, 知邦家之 休戚
”
。 可
见 所谓历史通俗演义
, 就是以 历史顺序为主 要 线索
,
以 历史事实为基本材料
, 加 以铺 陈发展
、想象 虚构
、艺
术创造
, 通过通俗 化的 文 字
, 讲叙 历史 故事并传播某
种历史观和 伦理观
。
这种历史通俗 演义
, 读起来既 能
得到 历 史借鉴
, 又 可以 得到 艺术美的 享受
, 不 论在 上
层人士或下层 人士中
, 都容易找到 广大的 市场
。 我 们
中国 历 史
, 源远流 长
, 五千 年文 明
, 斗争非常 复杂
, 历
史人物众多
, 因 而写历史演义
, 读 历 史演义也就异外
地兴盛
。
《
三国 演义 》
问 世 以 后
, 后 人 竞 相仿 效
, 从 传
说中的 盘古开天地直到 民 国
, 都有通俗的 历史演义出
现
, 特别是小说用 了从古代
“说书
”承袭发展起来的章
回体形式
, 这更是世界上 绝无仅有 的
。
因 此
, 可 以说
这种历史通俗演义
, 本身就是中国 历史文化传统的 产
物
。
中国 历史演义 很多
, 为什么 唯独《
三国演义 》
能够
如 此长久盛行呢 ? 这 自然 有其独特的主 客观 条件
。
首先
, 三国 时代是 一个斗争复杂尖锐而又 英雄辈
出的时代
, 它的 故事
、 人 物非常吸引人
。 鲁迅就说过
:
“ 因 为三 国底事情
, 不 象七 代那样纷乱
, 又 不 象楚汉 那
样 简单
, 恰是不 简不 繁
, 适于 作小说
。
而 且三 国底 英
雄
, 智术武勇
, 非常动人
, 所 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