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碑 谬 了办
:
,
那
1 9 9 2 年第 4 期
论
“
桃 园 三 结 义
”
的 价 值 取 向 及 作 者 文 化 心 理
宋
辉
提
要
“桃 园三 结 义
” 代表 着仁
、
忠
、 义 俱 全的 中 国 伦理道 德 的 至 高至 佳 境
界
,
它具有 一 种 极 强 的 凝聚 力
。
“ 桃 园 三 结义
” 情 节的 描 写表现 出 作者 强 调 侠义精神
和 平 民义 气
,
以及 崇拜平 民英雄 的道 德意 识
。 这 一 道 德理 想的 崩清说 明 作 者所持 有
的道 德价 值 取 向 与客 观 的 历史价 值 相 互 悖逆
。
有人 曾断 言
:
《
三 国演 义 》 展现 的是一个 时代 的心路 历 程
。 此 论的 准确性
、 周 密性 虽 尚
可 推敲
,
但有 一 点却是可 以肯 定的
,
这部 作品 的确 呈现 了一种雄 才辈 出豪杰 并起 的轰轰 烈 烈
的社 会风貌
。 作 为历史题 材 小说
,
《
三 国演 义 》一 方面维 系着过 去时 代的 客观 的历史 现实
,
同
时它 又 楔入 了现 时的主观 的 艺术真 实
。 而 作者 则力 图通过 历史 与艺术 的谐 振
,
借历史 的殷 鉴
作 用
,
激 发人 们对 昨天
、
今天 和 明天 的 悠远沉 思
。
本文 试 图探讨 的是
“桃 园三结 义
” 的价值取 向
,
以 及 潜隐在 这种 价值取 向 中的作者 的主
观 心理
。
一
、
乌托 邦 的价值 主 体与作者的道德意识
“ 桃园 三结 义
” 这 一细节
,
既是小 说 《
三 国演 义 》 的开端
,
又 是全 书情 节的 总扣
,
它直 接
或 间接 地牵 引着 书中 的很多人 物和 事件
。 然 而这个 维系 整部 《
三 国演 义 》 众多 头绪 的细节 并
非来 自史实
,
而是 源 于作者对 实际 的 夸张
。
历史 与艺术 之间 的距离是 这样 的
:
陈寿 的 《
三 国
志 》 实际从 未提及
“ 桃 园三 结义
” 的 事情
,
只是对 刘 备
、
关羽 和张 飞三者 的关系作 了一些记
载
,
即 《
关 羽传 》 里
“先 生 与二人 寝则 同床
,
恩若 兄弟
” 和 (
3 长
飞 传 》 中
“ 飞 少与关羽俱 事
先 主
,
羽年 长数 岁
,
飞兄事之
。 ” 这 两段 简约 的文 字
,
到 了小说 中则 被变异 为撮土 焚 香
, 祭 告
天地的正 式结 拜
:
“ 次 日
,
于 桃园 中
, 备 下乌 牛 白马 祭礼等 项
,
三人再 拜而 说誓 曰
:
‘念刘 备
、
关 羽
、
张飞
,
虽 然异姓
,
既结 为兄弟
,
则 同心协 力
,
救 困扶危
,
上 报国家
,
下 安黎庶
;
不求
同 年 同月同 日生
,
只愿 同年 同月 同 日死
。 皇天 后土
, 实鉴 此 心
。 背 义忘 恩
, 天 人共戮 才
’ 誓毕
,
拜 玄 德 为兄
,
关 羽 次 之
,
张 飞 为弟
。 ”
面对这个 由简到 繁
,
由略到 详
,
由事件 真实到 艺术 虚构 的演变
,
人 们或许 会问
:
难道 作
者 所作 的这 些编 改仅 仅就是 为 了开 篇惊 人
,
吸引 他的读 者吗 ? 当然 不是
。
要 了悟
“桃 园三 结
义
” 这 一细 节在 作品 中的价 值取 向
,
不妨首先 从结 盟的 成员 着眼
:
如果 抛开刘 备
、 关 羽和 张
收稿 口期
年
月
3 日
。
:
1 9 9 1
1 1
1
1 0 9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