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 会科学版)
论瘾
袭取江陵的军事谋略扭
19 93 年第 2 期
: 冲 可厂
俞
玲 .
建安二十四 年 ( 公元 2 均 年 ) 的 吴蜀 江陵之战堪称三 国时代奇袭战例
。 在此役中
, 孙 吴以周密的策划
、 诡
秘的行动
、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夺取江陵
,
获得了巨大的政治
、 军事 利益
.
因此
,
深人剖析这 次战争
双 方
的成 败经验
,
尤其是孙昊的成功之处
.
对于发掘和继承我国优秀的军事学遗产是木无裨益的
。
一
、
蜀吴江 陡 之战 述 要
自古兵家重荆州
.
荆州不仅是中南的政治经济重
J已
, 而且是南北 军事 战略要冲
.
它南依 长江夭堑
,
北 扼
中原门户襄樊
, 西据夷陵
、 三峡之险
, 东连昊 会之地
, 攻守 皆宜
。 荆州
。 沃野万里
,
士民殷富
” ,
素有
“ 用武
之国
” 0
、
“帝王之资
”。之称
.
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三 国时期
,
战争连绵不断
。 赤壁战后
,
荆州一分为三
: 曹操 占据南阳郡
、 南郡的北部
; 孙权 占据江夏郡
和南郡的南部
. 刘琦死后
,
刘备为荆州牧
,
仅据南郡洽所公安及江南四郡 ( 武陵
、 长沙
、 桂阳
、 零陵 )
. 刘 备
不甘心做空头州牧
。 他谋算 占领整个荆州
,
而 蜀昊江陵之 战就是由
“ 刘备借荆州
( 江陵)
” 引发的
.
建安十四 年 ( 公元 20
9
年 ) 底
. 刘备与孙权之妹结为连理
。 次年春
, 刘备 亲赴东吴
, 以江南四郡
“地少
,
不足以安民
” 为借 口 。
, 向孙权提出借荆 州 ( 江陵) 之事
, 结果遭到南郡太守周瑜的极 力反对
。 时东昊据有南
郡及荆州城
( 今江陵 )
, 其 北有曹操
, 南和东南为刘备 占领
, 西有刘璋
, 荆州城三面受敌
, 处在刘备的半包围
之 中
.
然孙权 力全不够将 刘备势力驱 出荆州
,
及周 瑜病逝
,
孙权便采纳了鲁肃 的合纵 之策
,
暂将荆 州
( 江
陵 )
“ 借
” 给 刘备
。
孙吴欲在曹操 之先得 蜀
, 一统 南方
, 鉴于取 蜀必先越荆
. 便邀刘 备共 同取 蜀
。 但刘备拒 绝了昊主的建议
,
并派兵阻止吴军西进
,
孙吴终究不能越荆州有 蜀
。 此后
,
刘备取蜀成功
,
孙昊为抑制刘备势力的张大
, 随即
便索要江陵
。 刘备企图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长期盘踞 江陵
, 故托辞 说
:
“ 吾方图凉 州
, 凉州定
,
乃 尽以荆州与
吴耳
. 峋孙权 不为刘备的巧言所惑
,
因为荆州 已成为吴 蜀势力的交结部
, 谁 占有荆州谁就享有 战略 上的主动
万
权
.
孙权 采取从政治上逐步收 回荆州的 策略
,
“ 遂置长沙
、 零陵
、 桂阳 三郡长吏
. 哺但这一政治举措遭到关羽
的坚决抵制
,
军事 冲突就难以避免了
.
正 当吴蜀为荆州剑拔弩张之时
, 曹操将攻汉中的消息传来
。 吴 蜀的战略 目标 一时都从荆州转向了北曹
, 于
是 双方达成了暂时妥协
, 约定以湘水为界瓜分 荆州
,
“ 长沙
、 江夏
、 桂阳 以东属权
, 南郡
、 零陵
、 武陵以西属
备
。 ”。一触即发的战争危机暂时得到了缓和
.
建安二十四 年
( 公元 2 1
9
年 )
,
刘备取得 汉中之地
。 关 羽进攻樊
城
,
威晨华夏
。
蜀国国势极盛
,
对孙吴造成了威胁
,
因此
,
孙权决定以武力夺取荆州
,
是年十二 月
,
孙吴攻
取江陵
。
关于 蜀吴荆州 ( 江陵)
之战
,
史载甚详
,
因本文侧重军事谋略
, 故 不赘述战争经过
.
二
、 孙 吴 袭取 江 陵 的 军 事谋略
江陵之战
, 孙吴 以短哲的时间
、 轻微的代价袭取了江陵
, 完全达到了战前所预定的政治军事 目的
,
可谓
“ 全胜
” 。 占领江陵使 孙吴攻防进退游刃有余
, 在三足鼎立的政 治格局中处于优越的战略地位
。 反 观刘备集团
,
失掉了荆州
.
其东向和北向发展大受限制
,
只能偏安西南一隅
。 那么
,
在这场意义 重大的战役中
, 孙昊何以
取得了如此重大的战果卿 究其原因
,
盖其匠心独到的军事谋略所使然
.
( 一 ) 大肆伐交
,
巧施诡道
收稿 口期
:
年 I I
]
皿 日
。
1 99 2
J
0
1 1 0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