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重评孙权的历史地位
(0 次评价)3653 人阅读0 次下载
重评 孙权 的历史地位 施守全施睡伟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 检验 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 应该以 他的实践活动和这 种历史实践的效果为依据 。 在现存的 史书中 , 陈寿的 《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是记载 孙权历史活动的最具体的原始史料 。 《三国志》 所提供的大量资料雄辩地证 明了孙权是 一个 “聪明 、 仁智 、 雄略之主 。 ” 然而陈寿虽在 《三国志 、 吴主传第二》里记载了孙 权的丰功伟绩 , 却又在传末的 “评日” 中把他说成是残忍昏庸的暴君 。 在当时的历史条 件下出现这种材料和观点 自相矛盾的现象 , 是不难理解的 。 因为 “窝褒贬” 是我国史 书 的一贯传统 , 《三国志》 自然也不例外 。 这种有偏见的观点影响极为深远 , 以致现代的一些史书 , 仍然以陈寿的 “ 评日 ” 作 为评价孙权的基调 。 有一些史书直接引 “评曰” 中的原话作为孙权的历史结论 , 另外一 咋史书用 自话文和 现代词汇讲解或引伸了陈寿 的意见 , 于是 , 历史的偏见就象一块隔在 我们和历史人物中间的有色玻璃那样 , 使人们无法分辨清历史人物身卜本来的色彩 。 我 们认为 , 对孙权的传统看法 , 是不够公正的 , 至少是不 全面的 。 为了恢复孙权的真实面貌 , 我 们首先来看一看陈寿对孙权的看法 , 是否符合事实 , 是否真有道理 。 “ 评日 : 孙权屈身忍 辱 , 任才尚计 , 有句践之奇英 , 人之杰矣 , 故能 自擅江表 , 成 鼎峙之业 。 然性多嫌忌 , 果于杀戮 , 暨臻末年 , 弥以滋甚 。 至于谗说珍行 , 撤 嗣废毙 , 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 , 遂致复国 , 未必不由此也 ” 。 一般来说 , 每部史传结尾时的 “评日” 都是概括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传记主人公的 认识 。 陈寿虽然也承 认孙权 “有句践之奇英, 人之杰矣 ” , 但另一 方面却对孙权作了不 适当的贬毁 。 旱在一 千五百年前 , 裴松之为 《三国志》 作注的时候 , 就针对陈寿的某些观点 , 提 出了异议 , 他在 “评日” 后面的那条注中明确地表白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 “臣松之以 为 孙权横废无 罪之子 , 虽为兆乱 , 然国之倾复 , 自由暴皓 。 若权不废和 , 皓为世适 , 终至 灭亡 , 有何异哉?此则丧国由于昏虐 , 不在于废黝也 ” 。 裴松之的反驳 , 言之成理 , 是 切中要害的 , 胜利者一方所撰写的史书里把 失败的敌人描写得十恶不赦 , 这在历史上倒 也屡见不鲜 , 不 过若将孙子的责任张冠李戴地强加在祖父头上 , 那便太牵张附会啦 。 哆 f 实证明把吴国灭亡的根源归之于孙权 “撤 嗣废毙” , 是缺乏说服力的 。 不仅如此 , “评日” 中所说的 “ 性多嫌忌 , 果于杀戮 ” , 也属言过其实 。 二国时代 的统治者们为了贼予他们凭暴力获得的政治权利以某种社会稳定性 , 为猛纠汉末失政于 宽的 弊病 , 他们都制订了一些苛严的封建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 据 《三国志》 记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1-1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8:05 , Processed in 0.37777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