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元杂剧中三国戏艺术管窥
(0 次评价)6647 人阅读0 次下载
扬 州大学学 报 · 人文社会科 学版 199 7 年第 6 期 元杂剧中三国戏艺术管窥 顾宇倩 概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 , 三国故事源远流 长 。 元杂剧中的三国戏 , 是 对历代 异彩纷呈 的三国故事的一次大检阅 。 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民间 的口耳 相 传的特点 。 由于融进民众的 智慧 , 它具有民 间故事的丰 富性 。 因为属于 民 间传说 , 所以虚构的题材 、 传奇的人物 、 曲折 的情节 , 使它具有浓郁的传 奇色彩 。 它 的 民 间文学的通俗 特点 , 主要表现为故事 、 形式和语 言都是民众喜闻 乐见的 。 正是这个鲜明 的 艺术个性 , 它与一般的元杂剧中文人创作的历史剧 , 有明显的 区别 。 文化 是历 史的投影 。 一段煊 赫的历史在民族 文化的 长廊 中 留下的必然 是 色彩纷 呈的洋 洋 大 观 。 所以 , 当三国—这一 “虚 视鲸吞卒未休 , 一 时人物尽 风流 ”〔‘’的时 代结束后 , 这段历史便为世 代万民耳 口相传 , 演 变衍生 出了难以确数的大量 故事传 说来 。 一代代相传的三国故事以各种 不同 的艺术形式出现 , 并汇成了一条 激荡 着民族精神 的瑰伟动人的艺术 长河 , 时至今日它依然给我们 民族文化以有益的浇 溉 。 在这千古烟波 中曾分外 喧 腾活跳 、 生机勃 勃的元杂剧中的三国戏 , 是盛 极一时 的元 代 杂剧舞台上的瑰丽景象 。 尽管数百 年的风尘淘 洗已使大部 分作品散 失 , 但我们仍可 以从 现存的剧本 中窥见它的思想和艺术光华 , 认 识它 在 中国文化艺术 长河中应有的地 位和价值 。 元杂 剧中的三国戏通过富有 传奇 性的历史人 物和故 事 , 涵 盖了广阔 的社会内 容 。 无论 是对 “人 心思汉 ” 的 呼喊 , 还 是对忠义和智 慧的赞美与 追慕 ; 无 论是 对黑 暗 现实的悲枪和憎 恨 , 还是对 个人 命运多外 、 怀 才不遇的怨忍 , 或 者对民主和 平等的朦 胧要 求等 等 , 都 表现出强烈的时代 精神 。 另外 , 元 杂剧 中的三国戏在 整个三国故事的流变 过程中 , 继承了前 代三国故事的 发展成果 , 很大 程度上保 存着民间的口耳相传的原始面貌 , 同时 又熔 铸进主体 情感 , 使三国故 事的题材和表现 手 法都得到 丰 富和发展 , 呈现出鲜 明的艺术个性 。 因 此 , 无论 从题材的 开拓上 , 还是 从思 想艺术的表 现上 , 元杂 剧中的三国戏对元代历史剧 的创作和 繁荣 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 出现在元代剧 坛上 的异彩纷呈 的三国戏是 对 源远流 长 的三国故 事的一次大 检 阅 。 虽则是历史 剧 , 但它却带有 极 大的民间文 学的特点 。 它在艺 术上取得的成就是 多方面 的 , 现归纳主要几点 : 一 、 具 有民间故 事 的丰富性 在 元代的历 史剧中 , 以三国故 事为题材的杂 剧数目是最多的 。 作为历 史剧 , 三 国戏揉 合民间 故 事传 说 , 再 现了三 国纷 繁的历史风貌 。 根据诸 本 《录鬼 簿》 、 《录鬼 簿 续 编》 、 《太和 正音谱》 、 《也 是园书目》 、 《今乐考 证》等 著录统计 , 元代杂 剧中的历史 剧 (包 括 元明间杂 剧)共有四百二十 余种 , 其 中三国戏有近六 十种 , 约占七分之一 。 保 存至今的元 代历史剧数量也以三国戏 为最 多 。 元 杂剧三国戏的深人人 心 , 历久 不衰的艺术魅力可 见一斑 。 同时 , 这 些 数量 众 多的剧目又涉及到整 个三国历史 时代的方 方面 面 : 从刘 孙 曹三大集团 间的政 治矛盾和军 事 斗争 到个人命运 遭际 , 从刀 光剑影 的战场 到奢 华 的宫室或 宁 静的茅庐 , 三 国 时期主要 的重大事 件 都出现在 舞 台上 , 三 国时期 的各 大集团领 袖到文臣武 将 等主要人物都纷纷登 台亮相 。 或据 史 传敷 衍 , 或采用民间故 事加工 , 展 一 41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1-0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00:12 , Processed in 0.34616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