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
《
三国演义
》
《中国小说史稿》
选登
中国古典文学组
《三 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是在 长期群众创作的基础 上由文人作家最后加工成书的第一部长篇章回小
说
。
六百年来
,
它在民间一直有 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
曹操
、
刘备
、
关羽
,
诸 葛 亮等人 物形
象
,
桃园结义
、
三顾茅庐
、
草船借箭
、
空城计等故事
,
可以说几乎家喻户晓
。
《三国演义》是
历史小说中比较早的杰出的作品
,
它的出现 标志着我 国古典历史小说的高度成就
,
开 始了我
国长篇小说创作 的新 阶段
。
《三国演义》以三 国时期魏
、
蜀
、
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相 互间的斗争 为题材
。
三 国故事 远
在《三 国演义》成书以前就已广泛流传
。
李商隐《骄儿 诗》描写儿 童
“或谑 张飞
胡
,
或笑邓 艾
吃
”,
说 明至 迟到晚唐时
,
三 国故事已经在民间讲唱
,
连儿 童都很熟悉
。
当时都市已有所谓
“市人小说”。
宋朝市民文艺进一步发达
,
“
说话
”的“讲史”类中,
有
“说 三分”的专
门科目
,
还
出现了
“说三分”
的专家霍四究
。
三国故事不仅 广泛流传
,
而且有了鲜明的倾向性
。
苏轼
《志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王
彭 尝云涂巷 中小儿 薄劣
,
其家所厌苦
,
辄与钱
,
令聚坐听 说
古话
。
至说三国事
,
闻刘玄德败
,
频整眉
,
有 出涕者闻曹操败
,
即喜唱快
。”可以
看 出民间
三国故事
“拥刘反
曹
”的倾
向十分 鲜明
,
同时 艺术效果也是 相当大 的
。
北宋时期已有了表演三 国故事的皮影戏
、
傀儡戏
,
到了金
、
元时期
,
三国故事更是大 量
地被搬上舞台
。
陶宗仪《南 村辍耕录》卷二 十五载金院本 名目有
《赤壁鹰 兵》
、
《襄阳会》
、
《大
刘备》
、
《骂吕布》等
,
宋元戏文《宦门子弟错立身》中提 到的南戏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和《刘
先主跳檀溪》
。
元杂剧 中的三 国戏
,
据锤 嗣成
《录 鬼簿》等 书所著录
,
有四
、
五十种
,
内容更
为丰富
。
讲三 国故 事的话本
,
今天还保存下来一 种元朝至治 年间
—
新安虞氏刊印
的《全相三国志平 话》
。
全书约八万多字
,
上 图下文
,
分上
、
中
、
下三卷
。
从内容和结 构上看
,
它初步具备了
《三国演义》
的规模
。
它的民间文学色 彩很浓
,
象刘备落草
、
张飞杀狗等情节
都体现了 民间创作的特色
。
它的倾 向鲜明
,
人物描写也比较生动
,
特 别是张飞描写得 最有生
气
。
但故事简 略
,
文辞粗糙
,
大概是根据说 书艺人的口头讲述撮要记录的
,
既不能反映出当
时的说书艺术 水平
,
也说不上 是 韧 整的书面文学作品
。
它的思想 内容本已包含了许 多落后 反
《李义山诗集》卷一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