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
“
仁德
”
在
《三
国演
久
》
中的地
位
—
兼及跨世纪
《三国演义》研究走向的思考
二杨
建 文
·
《三 国演 义》的主题论中早有
“正 统”
一说
,
近几年似 乎不再有
人谈论
。
现在之所以旧话重提
,
绝非笔 者想再次挑起并无 多大意义
的主题论争
,
而是在回首 三 国时空的弥天战火
,
了望唐宋元明清 的
历史风云
,
思考当今的《三 国演义》研究现状后
,
另有一些 感触
。
从宋代关于
“正统”
的论辩说起
“正统”
观
,
历史曾经利用 过
,
也思考过
。
利用
,
是实用性的
,
赤裸 裸的
。
思考
,
则是理性的
,
振振有辞的
。
利用 无须 过多思考
,
思
考 则是 为了更好利 用
。
从 西晋 陈寿《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
,
经东晋习凿齿《汉晋 春
秋》以刘汉为 正统
,
到北宋司 马光《资治通鉴》又尊曹魏为正统
,
再
至南宋朱熹《通鉴纲 目》另尊刘汉为 正统
,
这实际上 不过是暂时夺
得 了
“正统”
宝座的封建君臣们
,
为寻求一己的 历史合法地位玩弄
的把戏
,
够翻云覆雨 的 了
。
跨时空看
,
都是正统
,
又都不是正统
。
实
用性利用
,
终归是有限度的
,
不可能永久的
。
而理性思考则不然
。
它是为 了替封建
“正统”
寻找无限量的
、
永
炙的历史合理性
。
这样的理性思考
,
千余年来似 乎并不多
,
大概只
有 北宋仁 宗年间前后持续了十五年之 久的一场关于所谓
“正
统
”
问
题的大论争
,
可以算得上是 一次
。
这场论争
,
主要发生在欧阳修
、
章望 之和苏轼三人之间
。
论争
是在宋仁宗康定元年
(公元10 4 0
年)
,
由欧阳修 自撰
《五代史记》
一
9 2
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