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新五代史》)
,
不 以梁朝为伪
,
而于论
“正
统
”
,
则又将其排斥
在外所引起的
。
当时就有人指责欧阳修不能
“信乎
后世
”
。
欧阳修随
即撰
《或问》一文加以反驳
,
并 申明其观点说
:
朱梁掌有 国家的权
力
,
“有梁
之土地
,
臣梁之 吏 民
,
立梁之 宗庙社 樱
,
而能杀 生赏罚
,
以制命于 梁 人
,
则是梁之 君 矣
”,
修梁史 不得以其为伪
;
但梁君乃
“
贼乱之君
”
,
不能视他为
“天 下之 正
统
”。
此后
,
又接二连三写下
《原正统论》
、
《明正统论》
、
《秦论》
、
《魏论》
、
《东晋论》
、
《后魏论》
、
《梁论》等七篇专论(后 删并成《正统论序》
、
《正统论上》
、
《正统论
下》三篇)
,
系统阐论了他关于
“
正统
”
的
“当 然”
之
“理”;
正 者
,
所以正天 下之不正 也
。
统者
,
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
。
(《正统论上》 )
夫居 天下之 正
,
合天下 于 一
,
斯 正统矣
。
(《正统论下) ) )
始虽不得 其正
,
卒能 合天下 于 一
;
夫一 天 下 而居正
,
则是天 下
之君矣
,
期谓正统可炙
。
(《正统论下) ) )
其或终始不得 其正
,
又不能合天 下 于 一
,
则可谓之 正统乎?
(《正统论下》)
这显然 是一种融
“居 正”
与
“合
一
”
为一体的正统观
。
据此
,
欧
阳修还提出
:
凭
“功”
(功力)
、
“德”
(仁德)
、
“迹”
(出身)
、
“义”
(名义)
,
无论先
“居正”
还是后
“居正”,
只要能
“合天 下于
一
”
者
,
也都可以称其为正统
。
但献君而一 天下的历史现象
,
却被欧阳修用
所谓符合
“
不 没其 实
(一 天下而为君)
,
以著 其罪
(篡拭)
”
的
“
《春秋》之志
”
的诡辩遮掩过去
(《魏梁解》 )
。
于是有章望之
“霸
统
”
说的提出
。
章望之
,
字表民
,
建州浦城人
。
这
“表
民
”
之字
,
还是在论争
过 程 中的宋 仁 宗庆历三年
(公元10 4 3年)由欧阳修所赠
。
欧阳修
《章望 之字序》谓
:“校 书郎章君
,
以其名望之来请字曰
:`
愿有所教
,
使得以勉焉而自最者
。’
予为之字曰
`表
民
’
,
而告之曰
:`
古 之君子
,
所以异乎众人者
,
言出而为民信
,
事行而为世法
;
其动作容貌
,
皆
可以表于民也
。
”
,
彼此间的私交应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
但这并没
一
93
一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