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 3
年第2期
关于孙刘联 盟中几 个问题的 辨析
朱和平
笼
/
一
、
联盟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联盟的初建
汉献帝中平元年(公元18峨年)二月爆发的黄巾大起义
,
虽然其主力在当年就被残
酷地镇压下去了
,
但各地 的余众依旧坚持斗争
,
实力十分强大
。
东汉政府为了把起义彻
底镇压下去
,
于次年接受太常卿刘焉的建议
,
改刺史为州牧
,
企图以加弼也方长吏权力
的办法
,
增强镇压力量
,
解决四方兵起是
“
由刺史威轻
”
的问题
。
由于州牧权力的扩
大
,
就给当时的袁绍
、
曹操
、
刘焉
、
刘表与孙氏父子等人获得了控制一州之 民政
、
经济
和军事的权力提供了条件
。
这些州牧旋即成为实力强大的军阀割据者
。
各个军事集团为
了各自的利益
,
展开了连绵不断的混战
,
经过激烈混战和兼并
,
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 8
年)
,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
接着
,
他挥戈南下
,
企图一举并吞割据荆州的刘表集团和
割据江东的孙氏集团
。
正当曹军南下之时
,
刘表去世
,
继位的次子刘琼在曹军的威既下
,
束手迎降
,
原来投靠刘表的刘备则与表之长子刘琦一道
,
率十万官兵民众在曹军的攻
击下
,
一再败退
,
生死存亡岌岌可危
;
而据有江东的孙权
,
’
由于年少往位不久
,
统治很
不稳固
,
“夭
下英豪布在州郡
,
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
,
未有臣君之固
”
,
境内
的山越尤为 心腹之患
。
在这样的情势下
,
要与曹军抗衡
,
显然凶多吉少
,
故当曹操致书
孙权时
,
孙氏群臣多以力量不可论而主张迎降
。
刘表的残余势力刘备和刘琦是无法抵挡曹军的
,
这已被战争事实洲正实
,
而孙氏集
团显然也力不从心
、
因此
,
在曹军咄咄逼人
,
大有灭此朝食的情况下
,
双方别无出路
,
唯
有化世仇为盟友
,
破釜沉舟
,
联合抗曹
,
才有可能使局势出现转机
;
否则
,
只会重蹈北
方业已灭亡之军事集团的覆辙
。
、对双
方联盟出现的可能性和重要隆
,
远在曹军未南下时
,
双方就已预料到
。
如诸葛亮在建安十二年的
, ’隆中策”
中就明确指出了以孙权为夕
服的
重要性
;
而孙权方面
,
当刘表一死
,一鲁肃就请以吊表二
子为名
,“并慰劳军中用事者,
及
说备使抚表众
,
同心一意
,
共治曹操
’‘。
后来的事实也正体现了双方共同的要求与愿
望
。
孙氏一方派鲁肃执行联刘策略
,
正式与刘备接触是在刘备败退中的当阳长阪
。
史云
鲁肃
“到
当阳长阪
,
与备会
,
宣腾权旨
,
及陈江东强国
,
劝备与权并力
”,
又对诸葛亮说
:
“
我子瑜
(诸葛瑾)友也
”。
何以此言呢?裴松之之言道出了真谛
。
裴氏云
:“刘备与权并
力共拒中国
,
皆肃之本谋
,
又语诸葛亮曰
:
我子瑜友也
,
则亮已鱼闻肃言矣
。”
很清楚
,
诸葛亮早就知道孙吴重臣鲁肃主张孙
、
刘结盟
。
之所以知道
,
是因为诸葛亮之兄诸葛瑾
仕宦孙吴
,
“与鲁肃等并见宾待”
’;
。
刘备方面正式提出联盟要求是在节节败退到夏口
(今武昌)的严峻时刻
。
这时
,
诸葛亮发出
“
事急矣
,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
从时间
一一
藏
煞
29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