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关于社会历史观念的深沉思考——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断想之二
(0 次评价)5033 人阅读0 次下载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 年第 期 关 于社会历史 观念 的深沉思 考 — 读三 国志通俗演义断想之二 许建中 提要 《三国志通 洛演义》的社会历史观既烙有特定时代印记 , 又蕴含新思想的因素 。 关于历史观本 体论 , 在英雄史观的思 想 中 , 重视伦理道德评 判 , 推崇 “力”与“德”相结合的英雄, 关干历 史发 展观 , 虽受 天命 论的影响 , 但又接受了柳宗元 “势”的学说, 关于历史发展 动力 , 重视王道义礼与事 理功利的统一 。 小 说对于社会历史观念的反思 , 标识着历史小说创作 中英雄史观和道德本位的融合 。 正是由于这种立足现实 社会的体验和思考 , 使得小说超越前代而后世莫及 。 人们在议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社会 历史观念时 , 说它总体上属于封建的英雄史 观 , 思想上属于历史唯心主 义范畴 , 这大体 已为定论 。 其实 , 仅仅满足于此是远远不够 的 , 因为这种定性判断几乎可以囊括整个封 建社会的精神产品 , 而并不具有专适于《三 国志通俗演义》的特殊规定性 。 真理并非干 瘪苍白 。 我们不仅要求对事物总体把握的正 确性 , 而且要求对这一事物所蕴含的具体内 容作详尽的分析 , 尤其要注意那些萌生于传 统思想体系中新思想的因子 , 因为正是这些 新因 子的不断萌发成长 , 才体现出观念形态 的 不断进步 。 程鹏认为 小说作者罗贯中在 “英雄主宰历史”的前提 下 , “把善于‘审势’和 ‘攻心’的 少数英雄人物描绘成了安邦定国的 主宰和历史演进的动力 , 并以此为准绳 , 对 各种重大历史事 件作 出了白己艺术上的解释 和史学上的判断 。 ”川很 显 然 , 他已开始深人 到小说历史观念的深层结构 , 注意探讨其中 一些 隐蔽着的思想 。 论其缺憾 , 窃以为该文 把罗贯中的历史观看得过于单纯了 。 犹如一 根链条的每一环 节都是前后连贯一样 , 作为 ·· 发 展 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历史观念 , 总有着承 上启下的双重乃 至多重内涵作为一个具体 的人 , 其历史观也往往并不单一 , 而是更多 地表现出带有主导倾向性的多层意义 。 实际 上 , 小说 反映的社会历史观念正是复合 的 、 错综交 织的 ,“ 审势 ”、“攻心”的思想只是其构 成的一个重要方面 。 当然 , 我 们在 讨论中不 能把这部历 史演义小说误 与历 史论著相等 同 , 不过它在艺术描写过程中所蕴有的丰富 而复杂的内涵 , 如对历史观本体论 的思考 、 历史发展观的探讨 , 尤其在对历 史发展动力 的注意上 , 确乎体现了罗贯中的深刻思考 。 首先 , 、 在历史观本体论方面 , 岁贯中在 传统的英雄史观的忍想中 , 重视 伦理道德的 评判 , 表现出强烈的推 索 “ 力”与 “德”相 结合 的英雄的倾向 就历史观的本质属性而言 , 把小说的历 史观归入英雄史观 , 应该说有其合理性 。 少 数英雄豪杰是汉末魏晋社会政治大舞台上的 主演 , 是一切重大历史事件的制造者和裁夺 者 , 这种观念既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 , 也体现在结构布局上 。 小说二十四卷二 百四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8-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8:16 , Processed in 0.48357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