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99 年第
1 期
元杂剧中=
一 国戏题材探源
顾字倩
概
要
在元代的历史剧中,三国戏约占
1/ 7 。 这些数量众多的剧目涉及到整斗三国
时代纷繁的历史风貌,其题材继承了前代三国故事的 发展成果 。 从三国历史到 东 晋南北朝志
怪志人小说,从隋唐民间艺术和文人诗歌到宋元讲史和宋金戏 曲,元不给元杂剧中三国戏提
供了深厚的思想 和艺 术渊源,从而使元杂剧中的 三国戏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局面。
关键词
民间渊源
三国戏元杂剧
作者
顾宇俏,扬州市建设委员会
在元代的历史剧中,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杂
剧数目最多。根据诸本
《录鬼簿》、
《录鬼搏续
编
〉、
《太和正音谱》、
《也是 因书目 》、
《今乐考
ii)
) 等著录统计, 元代杂剧中的历史剧(包括元
明问杂剧)共有 420 余种,其中三 国戏近 ω 种,
约占 1/ 7 。 保存至今的元代历史剧数量也以三国
戏为最多 。 这些数量众多的剧目涉及到整个三国
历史时代的方方面面。从刘孙曹三大集团间的政
治矛盾和军事斗争到个人的命运遭际,从刀光剑
影的战场到奢华的宫室和 宁静的茅庐,
三国时期
主要的重大事件儿乎都出现在舞台上,各大集团
领袖和文臣武将等主要人物都纷纷登台 亮相,再
现了 三国纷繁的历史面貌 。 胡适曾将元杂剧中三
国戏依据人物分为吕布故事、诸葛亮故事、周瑜
故事、刘关张故事、关羽故事、曹植和管宁等小
故事共 6 类 。 今人又按情节和内容分类: 一 曰群
雄兼并类,如
《三战吕布》 等i
二曰曹刘矛盾
类,如 《博望 烧屯》 等 ;
三日 孙刘矛盾 类,如
《隔江斗智 》 等;
四 日 写知识分子苦闷作品,如
《王架登楼》 等。〔1〕撇开上述分类是否科学不谈,
从一
个侧面可见元杂剧中 三 国戏题材的繁 富性 。
元杂剧中三 国戏之所以会涵盖如此丰富 的内容,
因为它不仅产生了有元一代三 国历史故事的众多
创作 , 而且继承了前代源远流长的三国故事的发
展成果,
并在很大程度上保存着民间长期 口 耳相
传的原始面貌 。 对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历代三 国故
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对元杂剧中三 国戏题材’
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一、 三 国历史
三国故事直接的来源是正史。三国历史本身
是非常理想的艺术素材 。 所谓“ 三 国当汉魏之
际,英雄虎争 , 一时豪杰志义之士
落落,皆
非后人所能冀” b〕 。 “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
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筒,又无春秋列国之
繁,故尤宜于讲说" (3〕 。日本汉学家节山 学人也
说:“古今禹域逐鹿之奇局,
莫过于三 国,后世
演戏说史多取材于此J’ 三 国的历史进入文 学创
作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记载三国历史的史料卷I跌浩瀚 。 最著名的西
晋陈寿
((三 国志》,借鉴了当时官修和私修的多
种史书。裴松之为
((三国志》 作注时广泛搜集史
册竞争
达 21 0 多种。三 国故事流传之广,可见一
斑 。 其后的
(
惦汉书 》 中有些传记为
《三 国志》
所无,有些传记比
((三国志》 丰富。
《汉晋春秋》
则第一次提出“帝蜀寇魏”的观点 。 这些史书为
后世三国题材创作提供基本史料,开拓了广 阔的
想象空间 。 作为文学作品, 元杂剧中三 国戏就是
依据史书中即使只有一鳞半爪的记载,经过生发
虚构,便创作出丰满生动的剧作来 。 例如: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