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98年第6期
以当代意
识反观
《
三国演义
》
罗德 荣
内容提要
本文阐明以当代意识 反观《三国演义》的重要性
,
并主张要从以 下三个方面着眼
和入手
:
一是以 当代人的科学精神
、
科学的悟性和思辩力
,
对《三国演义》进行全方位的 重新审视
,
放眼世界
,
扩大视野
,
自觉吸收各个学科领域中新的理论思维成果
,
开辟多向多元的思维格局
,
开
启洞观 木 质的
“
第二视力气 二 是站在新的时代 高度
,
对《三 国演义》的文化内涵进行全面
、
深入
、
来
统的探究
,
从 建构新文化的 宗旨出发
,
紧密联 系现代社会 生活 的实践
,
消化传统
、
利用传统
、
推 陈出
新
;
三是从当代社会的需要出发
,
对《三 国演义》做广泛的应用 性研究
.
采集进步的有益 的文化成
分
,
不断丰 富
、
完善
、
建构新时期的丈化结 构体制
。
关键词
三 国演义科学精神文化探究应用研究
世界上优秀的文学 作品
,
从来都是 时代性 与超 时
代性的统一
。
它们不仅属于产生它们的那个时代
,
而
且永 远属 于它 们产生之后的 所有时代
,
既属于过去
,
也属 于今天和未来
。
正像人们经常征引的克罗齐的一
句 名 言所说的那样
:“
一 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
实际
上就是告诉 我们
,
在 最准 确意义上的阐释历史
,
都必
然具有阐释者的时代精 神在
,
具有阐释者的人文性 格
在
。
因此
,
以当代意识反观历史
,
也 就成 为研究 文学
史
,
研究历代文学作品的一条重要 原则
。
《三 国演义》的研究
,
当然也 不例外
。
那么
,
究竟应当如何以当代意识 来反观《三 国演
义》呢?我想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
:
一 是以当
代人的科学精神
、
科学 的悟性和 思辨 力
,
对《三国演
义》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审视
;
二是站在新的 时代高度
,
对《三国演义》的文化内涵 进行全面
、
深入
、
系统的探
究
;
三是从当代社会的需要出发
,
对《三国演义》做广
泛的应用性研究
。
当代人的科学精 神
、
科学的悟性和 思辨力
,
是研
究 者超越时代
、
穿透古今
,
站在新 的时代高度
,
反观历
史的锐利的解剖刀
、敏锐 的
X
光仪
。
借助它们
,
才能洞
察作品
,
透过现象直达本质
;
离开它们
,
所谓以当代意
识反观《三国演义》
,
只能望洋兴叹
。
宁宗一 先生曾引 述过法国伟大 小说家巴尔扎克
在《驴皮记》初 版序 言中的一段 名 言
: “
在诗人或确 是
哲学家的作 家那里
,
常常发生一种不可解 释的
、
非 常
的
、
科学难以阐 明的精 神现象
,
这是一种第二视力
,
它
使他们在各种 可能出现的境况 中猜 出真象
,
或者 说
,
这是一 种我说不清楚的力量
,
它把他们带到他们应该
去
、
愿意去的地方
。
他们通过联想创造真实
,
看见需要
描写的对 象
,
或者是对象走 向他们
,
或 是他 们走向对
象
。”他
指出
:“
巴尔扎 克在这里论述的
,
无疑带进了不
少神秘主义的成分
,
但我们似不宜就因此将其视为缪
说
,
其中
‘第二
视力
’
一说
,
是一个很深刻的艺术见解
。
他的
‘第二视力’
的发现
,
正是揭集出洞观者所独具的
那种洞察力
,
那种透过现象直达本 质的能 力
。
这里
,
宗一先 生 所强调 的被 称为
“
第二视力
”
的
“
那 种洞察
力
,
那种透过现象直达本 质的能力
”
,
正是我们所呼唤
的当代人的科学精神
、科
学的悟性和思辨 力的集 中体
现
。
当代意识渊源于合理 的当代科学知识结构
,
是一
种开放的意识
。
它应当突破传统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
放眼世 界
,
扩大视野
,
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新科学
、
新
思潮
、
新文化
,
以形成征个研 究者独具个性 的科学精
神
、
科学的悟性和思 辨
‘了
。
研究思维的贫困
,
就其根本
点来说
,
实质上是理 论的贫困
。
作为研究者
,
必须不仅
仅只是从 文学本身
,
而且 也从文学之外广泛 汲取 营
( (金瓶梅三女性透视>序》
,
罗德 荣著《金瓶 梅三女性透
视》
,
天津大学出版社
1 9 92
年版
,
第
3页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