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罗贯中籍贯考
(0 次评价)4597 人阅读0 次下载
古代史研究 →型卡 贝 →型卡 贝 . 武建富 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伟大的文学家.因旧籍所载其文献 资料既少,且多参差,故而其生平事迹竟不可考.他的籍贯 问题也众说纷纭,莫衷-是.尽管在鲁迅先生看来,“自《录 鬼簿续翻出,则罗贯中之谜,为普所聚讼者,遂亦l7J<醉’·可 事实上,罗贯中籍贯的争论至今依旧不绝.直到1996年,山 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氏家谱》等文物,则不仅证实罗贯 中籍贯为祁县河湾村,同时也为罗贯中研究提供了宝贵而丰 富的资料. 一、关于罗贯申籍贯的争论 在封建社会,由于小说戏曲家地位低下,故罗贯中为正 史所不载.加之时代乱离,罗贯中天涯浪迹,不少地方都有 口碑流传.因此,明代以来,关于其籍贯问题便有多种说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浙江杭州说 主要根据有·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云·“《三国》《宋 江》二书乃杭入罗本贯中所编J田技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 十五云·“钱塘罗本贯中者,南宋时人,编第小说数十种J精 初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称为“越人罗贯中.”王听《续文献通 考》则说:“{(水浒传》罗贯著,贯字贯中,杭州人f“越人”“钱 塘P都指杭州而言.此说在明摘之际较为盛行.现在学术界 大多认为‘杭州’乃罗贯中寄窝之地,而非原籍. Z江西庐陵说 仅见旧习对(说唐传》所署.《说唐传》是否为罗贯中所著, 尚难定论,因而此说历来不为学术界所重视. 1东原说 最早见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弘治甲寅年赌愚子序f 另外,《平妖传》、多相(三国演义以(水浒传》版本,以及万历47 年龚绍山刊本12卷《隋唐两朝志传》也是~~“东原罗贯中”. 今天主张“东原说”的学者多据上述版本认为.( 1)各刊 本题是E乃罗贯中本人题窑,比其官记载更为可信.( 2)《录鬼 簿续续份抄本乃天-阁旧藏蓝格抄本,当晚于赌愚子序’,后 者比前者更为可信.( 3)《录鬼簿续编》乃俗手所妙,“太”字 当为“末’字笔误.因此,罗贯中籍贯应为东原.近年来,为 此论者日益增多. 4太原说 A I) 主要见于贾仲明《录鬼簿续续以“罗贯中,太原人.号湖 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精新.与余为忘年交, 道时多故,各天-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 不知其所终f鉴于作者与罗贯中忘年交的特殊关系,此说较 具影响力.建国以来,几部比较权威的文学史,如中国科学 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 古代文学史》、北京大学中文系编写的《中国小说史》,均主太 原说.宫是自《录鬼簿续编》被发现以来最流行的观点. 近年来,学术界对罗贯中籍贯的争论逐渐集中于“太原 说”“东原说”两种.但客观上讲二者都存在-定的缺陷. 1.东原说之缺陷 ( 1)东原不是古代实有地~,仅仅是对东平及其附近这 样-块较小范围地区的泛称.从西汉至明初,东原作为地 ~,既没有在行政建制上使用过(元为东平路,明初降为东平 州),也没有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过,因此,以东原为罗贯中籍 贯,既不符合传统习惯,也是不确切的. (勾《录鬼簿续编》中著录的东平作家尚有李好古、张时 起、顾仲淌等八人,依-是贵写书体例,“东原”、“东平”不可能 同时出现f太”字不可能是“絮’字之笔误- Z太原说之不足 ( 1)尚系孤证,立论显得单薄. (2)按《元史·地理志》云·“冀宁路.应并州,又为太原 府,宋金因之.元太祖十-年立太原路总管府,领司-、县 十、州十四.州领九县.”究竟哪-州县,尚难指实. 1无论今入所持何论,论断都试图从罗氏作品中寻找作 家创作的‘故土性”.这种方法鼠不乏合理性,但于考证研究 来说,却是很不客观精确的.因为.( 1) ((三国》{(水浒》屡经增 ’”损益,今天所见己非原著原貌.(2)对于不同时代的不同 作家,或同-作家的不同作品,作家创作的‘故土性”显现程 度是不同的.譬如((水浒传》广包浙江、江苏、山东、山西等诸 种方言俗话、风土人惰,其‘故土馆’便很难确指.( 3)时代的 变迁也影响我们对历史上不同时期作品中的地域性的判断. 总之,要想在罗贯中籍贯问题上形成结论性的认识,单从现 有文献似乎不大可能,除非在文物史料方面有新的发现. 以上是历来关于罗贯中籍贯的不同说法.总体而言,太 8也』·哇!"i品b.岳;I.岳告))1()00 jf. .;.. ... 4'号t恙,l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3 23:42 , Processed in 0.33672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