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伦理架构与批判立场─—《三国演义》叙事话语的辨识与阐释
(0 次评价)5017 人阅读0 次下载
19 99 年9月 第2 8卷第3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urna l of Sha a n x i No rm a l U niver sity (S oeial S c ien c e ) S e p V o l . 2 8 , 1 99 9 N o . 3 伦理架构与批判立场 — 《三国演义》叙事话语的辨识与阐释 冯文楼 (陕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 , 陕西 西安 7 10 062 ) 摘要 : 对历史人物的伦理评判及对历史进程之形式合理性的批判 , 是内含于《三国演义》小 说中的两大叙事话语 。 前者是由小说遵道奉义 的叙事伦理所形成的一套话语 , 它所关注 的是人物 行动 的价值合理性 ; 后者则是一种以批 判为职志的知识分子话语 , 它所关注 的是政治权力的文化 合理性和道德合法性 , 充分体现了作者以道 自任的身份自觉和责任意识 。 《三国演义》在对 “治乱无 常 ”的慨叹和“天命” 的敬畏 、 困惑 中 , 深藏着作者对历史之非理性发展的深刻体察与反 省 。 关键词 : 《三国演义} ) ; 叙事话语 ; 道 义伦理 ; 工具伦理 中图分类号 : 1207 . 4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00 一52 9 3(199 9)03 一0 1 25 一05 所谓 “历史演义”, 简而言之 , 是作者在某种价值理性的导引下 , 对历史所作的情节设置和 话语建构 。 一般而言 , 它是由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由历史叙述所形成的 “ 故事结构 ”和 由历 史阐释所形成的 “意 义结构 ” — 熔铸而成的 。 这种将历史过程故事化 、 文本化的叙事 , 从根本 上说 , 是一种对历史的话语重建 。 所谓 “演 义 ” , 就是将历史上升到话语层面而形成的意义 阐释 和价值建构 。 就本文所讨论的《三国演义》( 以下简称《三国》)而言 , 它所演义的主题 , 用一句简 单明 了的话概括 , 清溪居士所谓 “意 主忠义而旨归劝惩 ”一言, 足以当之 。 它一方面根据 “讲史” 的传统(所谓 “讲”, 既是一种历史的通俗化叙事 , 又是一种文化精神的阐释) , 通过历史事件的 敷衍和人物的类型化塑造 , 建构并维护人类 的道德正义原则和基本的伦理准则 ; 一方面又以此 为架构 , 批判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 。 从而形成内含于《三国》中的两套叙事话语 : 一是从道义伦理的角度 , 对人物的行为与人格加以评判与归类 ; 二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 , 对历 史发展过程中的形式合理性作出反省 。 如果将前者视为贯穿于小说叙事之中的一种伦理主义 话语 , 那么后者则是一种以批判为职志的知识分子话语 。 但二者又是紧密相联的 , 或者说是在 同一语境中相互发明的两套话语 。 本文的讨论 , 就是通过对该小说叙事话语的辨析与转述 , 企 图发掘出它深层的文化语法和叙事伦理 , 并可望对该小说的研究 , 注人一种人文关怀的内涵 。 一 、 评判人物的伦理化取向 《三国》的叙事所遵循的伦理 , 是一种儒家的 “ 道义伦理 ”。 对 “道义” 的内涵 , 我们不妨作如 是界定 : 其中 “道”, 是人之行 为的最高规范和终极方向 , 代表精神的超越性诉求和信仰 ;“ 义 ”, 收稿日期 一一 作者简介冯文楼(5 一 ) , 男 , 陕西子长人 ,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 1 99904 28 : 19 0 1 28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06:49 , Processed in 0.59058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