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 院学报
1984年第3
期
历史 人 物曹操与文学形象 曹操
黄斯平
《三 国演义》中的曹操
,
是一个家喻户
晓 的文学形象
。
人 们承认他的雄才大略
,
却
柱}恶他的阴 险毒辣
,
名之日
“奸雄”
(有别
于董卓之类的
“奸贼”
)
多
并 把那种为人自
私狡诈
,
但有一定能力
(既有坏心
,
又具坏
才)的人称作
“曹
操
” ,
以
“敬
鬼神而远之
”
的态度来对待他 们
。
这样一个塑造得很成功的文学形象
,
它
是否歪曲了历史人物曹操呢?从文 艺理论的
角度说
,
如
《三 国演义》这类文学作品
,
及
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
,
是历史题材的创作
;
这种创作的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是否应该一
致
,
能否一致?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
(一)
三 国是一个风云变 幻的历史时期
,
曹操
是三 国时 胡一个叱 咤风云而性格又 相 当复杂
的历史人物
。
从曹操还在世的时候起
,
一直就有不少
政治家
、
军事家
、
文人学者
,
对这个时候的
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记 录研究
。
曹操就
是人们记 录研究的重点之一
。
有关这方面 的
文 献资料
,
成书较早
,
流行较广
,
现在保存
最为完整的
,
当首推陈寿的《三 国志》
。
有人认为
,
陈寿的《三国志》对曹操颇
多遇护之辞
。
其实
,
在封建社会撰写史书
,
本来就有重 重的政洽制约
,
“为尊者讳”
是
一条公开的原则
,
刘知己《史通
·
曲笔篇》
把这个道理讲得十分清楚
。
更何况陈寿是曹
魏敌国蜀汉 的亡 国之余
,
而西晋王朝的 大统
又来自曹魏的
“禅
让
”
。
因而陈寿对曹魏实
际 上 的奠基人曹操
,
必然要掩饰其 丑行恶
德
,
颂扬其文德武功
,
所谓 回护之辞
,
溢美
之言
,
也就在所难免
。
不过
,
《三 国志》也有
“实
录
”
(
t
晋书
·
王沈传
》
)之誉
。
章太炎也说
,
史迁
、
陈寿都能
“谤议”
,
“后世
乐于 观览
”
他们的史著
,
“以述汉
、
魏二武之事也
”
。
究竟陈寿对曹
操是否能写出他的真实面目
,
应作实事求是
的考察分析
。
我国史家写人物传记有一个 传统的 手
法
,
对某些人物
,
在他本传里写其 平生的某
些方面
,
而此人的另一些言行
,
则分散附见
于 别 的传记
,
这就是所谓 的
“互见
法
”
。
史
家用这种办法集中人物的主要资料
,
写出一
个较为完整的形象
,
又以分散附见的材料为
必要 的补充
。
陈寿在写曹操的本传《武帝纪》时
,
主
要突出其政治军事才能
,
以及统一北方
、
安
定边境等功绩
,
把他塑造为一个具有雄才大
略
,
起到过一定历史作用的人物
。
陈寿在这
篇传的
“评”
里说曹操
“运筹演谋,
鞭挞宇
内
,
揽申
、
商之法术
,
该韩
、
白之奇策
”
,
“终能总
御皇机
,
竟成洪业、可见曹操
“
明
略最优也
,
抑可谓非常之人
,
超世 之杰矣
”。
应该 说
,
陈寿在曹操本传里
,
写 出了曹操一
个方面的真实面目
。
至于曹操阴险狡诈
,
残暴狠毒
,
极端利
己主义的奸恶方面
,
本传中的
“直笔”
也有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