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定的反映
。
但更多是把他丑行恶德方面的
东西
,
反映在别的传记中
。
本传写曹操于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
19 4
年)伐徐州
,
“所过
多所残杀
”
`
荀或曾经
劝谏 曹 操说
:“前讨
徐州
,
威罚实行
,
其
子弟念父兄之耻
,
必人自为守
,
无降心
。
就
能破之
,
尚不可有也
。
”
(见《兰国志
·
魏志
·
荀
或传》,
荀或这段话说得委婉含蓄
,
只 用
“威
罚实行冬四个字来概括曹操的行为
。
但读者
不难从荀或指出的那种可能的后果
,
推想出
曹操的屠杀是多么的截酷,
(曹操虏掠屠城
之类的事还多
,
这里不一一 罗列)
。曹操
狠毒
残酷的行为
,
不仅表现在争城夺地的战争行
动中
,
就其执行军法来说
,
也不能说不残酷
。
《三国志
·
魏志
·
高柔传》记载
,
有军士宋
金逃亡
。
“
旧法
:
军征士亡
,
考究其妻子
。
”
这个
“
旧法
”巳够苛刻,
而曹操
`
更重其刑
。
金
有母妻及二弟 皆给官
,
主者奏尽杀之
”。
一人逃亡
,
竟要对其全家的人斩尽杀绝
,
实
是骇人听闻
。
可能有人认为
,
这是属军事范围的事
,
情况特殊
,
而《兰国志
·
魏志
·
华陀传》记
载曹操杀华陀的事
,
则更见其淫威无所不施
。
原因是正在为曹操洽病的华陀
“久远家思
归
”,
就告假归家
。
回家后又托言妻子有病
,
没有及 时赶回去为操治病
,
就这样被杀害
。
在曹操心 目中
,
华陀这种贱民是可以随意斩
杀的
。
荀或惋惜华陀的医术
,
劝操不要杀
,
而他则说
:“不忧夫下当无此鼠辈耶?”
岂只对华陀这类封建社会居于低下地位
的人
,
就是曹操的臣僚 1日友也有多人遭到屠
杀
。
崔淡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
《三国志
·
魏
志
.
崔淡传》说 瑛
“甚有威重,
朝士瞻望
”,
本
来曹操也
“贵其公
亮
”
,
认为是一个忠心耿
耿
,
可以信赖的人物
。
但此人颇能直谏
,
使
曹操
“敬惮”,
这就种下涡根
。
后有人撰写对
曹操
“称赞功伐,
褒述盛德种的表文
,
被一
些人论议
、
讽刺
。
瑛着过表文之后
,
说
,
“事
佳耳I ’,
必玖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也,
。
曹操却借题发挥
,
认为谚语有
“
生女耳
”
的
说法
,
硬 说
“`
耳
’非佳语”,
罚玖为徒隶
。
这真是欲加之 罪
,
何患无辞
。
而事情并没有
完结
,
操 又
“使人视之”
,
偏偏崔块是一个
“声
姿高畅
”
(《世说新语
·
容止》注引鱼豢
《魏略,
)
,
“雅望非常”
(《世说新语
·
容止>)的人
,
对曹
操的横加迫害
,
处之泰然
,
他竟然 表现出
“辞色不挠”
(见本传 )的神态
,
操就迫使自
杀
。
陈寿在崔琐本传论述他的悲惨 遭 遇之
后
,
又概括地说
,
“初,
太祖性忌
,
有所不
堪者
,
鲁国孔 融
,
南阳许 炊
、
娄硅
,
皆以恃
旧不虔见诛
。
而琐最为世所痛借
,
至今冤
之
。
”
陈寿这几句话 很有份量
,
一则说明曹
操心性忌刻
,
一贯滥 杀无辜
,
二则以自己和
以后若千年内人们对曹操的论议
,
证明人们
对曹操暴行的反感
。
曹操以
“性忌”而滥
杀臣僚旧友
,
最突出
的例证是苟或之死(事见《三 国志
·
魏志
·
荀或传》)
。
苟或是曹操的主要谋士
,
曹操称
他是
“吾之
子房
”
。
这句话既反映了曹操以
汉高帝刘邦自命的政治野心
,
也说明他对荀
或的重视
。
事实上荀或也为他十分卖力
,
曹
操的功业 成就
,
相当大一部分都饱浸着荀或
的心血
。
到建安十七年
(212年)
,
“龙 昭等
谓太祖宜进爵国公
,
九锡备物
,
以彰殊勋
,
密以咨或
, ,
。
这个荀或颇有点书生气
,
把曹
操平日的假面具当作真面 目
,
认为
“太祖本
兴义兵
,
以匡朝宁国
。
秉忠贞之诚
,
守 退让
之实
。
君子爱人以德
,
不宣如此
。
”
这就触
怒曹操
,
“
由是心不 能平
”
。
不久之后
,
或
就
“以忧莞”
。
范哗《后汉书
·
苟或传》则
说
,“操馈
之食
,
发视之
,
乃 空器也
,
于是饮药
而卒
。
明年
,
操遂 称魏公云
”
。范书作
于刘
宋王朝
,
这时写曹操的言行已不须用
“
曲笔
”,
所以比陈寿更能直书曹操这一丑行恶德
。
至于曹操重 用
“校事官”
(即明代的
, ’东厂”
、
“锦衣卫”
之 流
,
也即 后来的
“特
务
”
)
“使察群下”
,
则见于《三国志
·
魏志
·
高柔传》
。
高柔对曹操说
,
校事官
·
份
·
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