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 争与和平》和《三国演义》
史诗风格比较
易新
农
黑格尔曾指出西方近代长篇小说与古代史诗结构上的类似与渊源关系
。
他说
,
小说是
“近
代市民阶级的史诗
”
。
又说
:“关于现代民族生活和社会生活,
在史诗领域有最
广阔天地的要算长短不同的各种小说
。
”
黑格尔生活的 时代
,
欧洲近代小说才初露头
角
,
他对近代小说没有作过深入 的研究
,
只是在形式上看到了近代小说与史诗的类似
。
与此同时
,
他又认为欧洲近代的现实情况不宜于做史诗 的题材冬
。
黑格尔的这一看法
,
显然已不符合后来欧洲小说发展 的实际
。
诚然
。
象《伊利亚特》
、
《奥德赛》那样的古
代史诗
,
那 早已消逝的历史内容和独特的诗的形式
,
在近代文学创作中已一去不复返
了
,
但史诗 的内在特征和风格却在近代长篇小说 中得到了最好的继承 和发展
。
正因为这
样
,
丹纳才把巴尔扎克的 《人间喜剧 》称作为
“金
钱和买卖的史诗
”
@
。
中国长篇小说 的形成和发展同西方走的不是同一条道路
。
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过《伊
利亚特》那样鸿篇巨制的叙事史诗
。
但在 《诗经》中的 《周颂》等诗篇中已呈现出史诗
所特有的崇高风格
。
司马迁的《史记》虽是历史著作
,
却是文学 色彩极浓
,
并在实际上
开创了传记文学
。
《史记 》中这种叙述文体的作品
,
通过人物活动的描述
,
展开了广阔
的社会生活画面
。
从整体看
,
已具有史诗的性质
。
至唐代有体制阔大
,
人物性格鲜明的
传奇
,
宋代有情节动人
,
布局巧妙的话本
。
在这样一个深厚的文学传统的根基上
,
到明
代便产生了《三国演义》
、
《水浒传》等这样大型的叙事作品
。
它们不论是 在反映时代
和社会生活方面
,
还是在结构上都已具有史诗般的宏伟性
,
足可与西方近代杰出的长篇
小说媲美
。
必须指出
,
并不是所有的长篇小说都称得上是史诗
,
只有那些具备史诗内容和史诗
形式及由此而具有史诗风格的长篇小说
,
才称得上史诗性的作品
。
长篇小说
,
只有当它
所描写的是有全民族性和 时代意义的重大题材
,
它所展示的 是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壮
阔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生活
,
它所反映 的不是个别人而是整个民 族的命
运
,
它所描绘的事件和人物不是片段的单调 的而是极其纷繁而多样的
,
只有具备了这些
条件
,
它才是史诗性的作品
。
这样的作品
,
其结构必然是宏伟的
,
气势必然是雄浑的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