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_的人物描写
(0 次评价)268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演义》 的人物描写 黄   虹 (福建经济学校,福建福州  350011) [摘   要]  《三国演义》 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在描写技法上比较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情趣,它培养了中国 人传统的阅读习惯。本文着重论述人物描写技法中最突出、 最精妙的技法:背面敷粉,以宾衬主。 [关键词]  《三国演义》;小说;描写技法 [中图分类号] I207.4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1122(2006)03 - 0016 - 02  [收稿日期]2006—07—30  [作者简介]黄   虹(1970 - ) ,女,福建东山人,福建经济学校讲师。    《三国演义》 描写人物的技法有不少,比如用夸张和渲 染的手法,刻画诸葛亮是 “智绝”,关羽 “义绝”,曹操 “奸 绝”;又如用传奇性的细节和情节塑造人物,曹操梦中杀 人,借人头压军心,就很能凸现他的枭雄形象;再如善于用 特定情势和氛围表现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最著名的就是 刘备送别徐庶时欲砍去遮挡视线的小树林。但我认为,其 中最突出、 最精妙的技法应当是以下八个字:背面敷粉,以 宾衬主。 背面敷粉法,又叫背面铺粉法、 陪衬法。懂绘画的人 都知道,它本来是中国古代绘画中一种特殊的手法 — 先在 作画的绢上涂一层白粉,再在其上作画,那白粉可以把画 面衬托得更加清晰、 鲜艳。这种方法借用在小说创作的人 物性格刻画和情节描写上,就有反衬、 铺垫与对照的作用, 能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金圣叹在评六才子书时称赞 《水浒传》 在人物刻写上 妙用了背面铺粉法:“如要衬宋江奸诈,不觉写作李逵真 率;要衬石秀尖利,不觉写作杨雄糊涂” 。我以为,这种手 法,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运用是极其普遍也是极其娴熟 的。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 也不例外,而且运用非常自然、 不露痕迹。比如第4回孟德献刀。写吕伯奢待曹操情真 意切,杀猪沽酒,坦荡热情,就越衬托出曹操的多疑狠毒, 狼子心性。当着县令的陈宫投靠落魄被擒的曹操,其情越 是急切越是义无返顾,就越发显示出陈宫的明珠暗投与曹 操的奸雄本性。 再举一个家喻户晓的例子,刘玄德托孤白帝城。刘备 诚心嘱托诸葛亮:“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 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 主” 。孔明却愈加鞠躬尽瘁,“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 辅佐刘禅。如果没有刘备的这番肺腑之言,孔明虽然也忠 心耿耿,但读者对这一点的体会就浅淡些,会觉得臣子理 所应当效忠君主,对孔明的忠贞印象模糊,对孔明有经天 纬地的才干却无法重兴汉室、 天命难违的感叹也不深。而 有了刘玄德这几句恳切言语,方才立即显见诸葛孔明虽智 绝功高却不盖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小说以玄德的诚烘托孔明的忠,以孔明的位高权重衬托他 自己的忠君事主,刻画了一个千古传诵的贤相。 这种背面敷粉法,用黑烘白,以虚衬实,用动衬静,以 伪托真,收到了文字练达、 对比鲜明而且人物形神毕肖的 效果。因而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 毛宗岗评价 《三国演义》,说它 “有以宾衬主之妙” 。所 谓的以宾衬主,表现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其实也就是衬托 烘染的手法。小说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着墨虽是在 配角上,实际落点却在主角。朱光潜先生在阐述文章重点 与其他部分的关系时比拟,“主旨是着重点,有如照相投 影的焦点,其余所有意思都附在周围,渐远渐淡”(《选择 与安排》)。我借用朱先生的说法,认为 《三国》 在刻画人物 时就是这样:主要角色是焦点,配角附着在焦点的四周,焦 点的用墨、 描写不一定极浓极多,甚至对配角也许反而极 尽渲染之能事,但最终表现的中心是必须切落到主要人物 身上的。以宾衬主的写法正是如此。 还是以诸葛亮的形象描摹为例来论说。毛氏认为: “刘备将遇诸葛亮而先遇司马徽、 崔州平、 石广元、 孟公威 等人,诸葛亮其主也,司马徽诸人其宾也;诸葛亮历事两 朝,乃又有先来即去之徐庶、 晚来先死之庞统,诸葛亮其主 也,而徐庶、 庞统又其宾也。 ”(毛宗岗 《读三国志法》)刘备 三顾茅庐,一顾、 二顾皆不见孔明的庐山真面目,寻访途中 又遇到各色人物,这些人初看都神似诸葛亮,却都不是诸 葛亮,而又都与诸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的叙述看似 飘散开去,背离了中心,实际上这些貌似无足轻重的宾角 对表现主角孔明起到了众星拱月的作用。作者耗费了大 量的笔墨详写宾角,其后在写到孔明出场时则只须轻 轻 落笔,那轻淡的几笔立即就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这就是以宾衬主的高妙 — — — 在描写主角时,既不堆砌 文辞,拖沓累赘,又可以有变化多端、 耳目一新的奇效。我 第10卷第3期 2006年9月 岱 宗 学 刊 JOURNAL OF DAIZONG Vol.10 NO.3 Sep1  2006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2 , Processed in 0.39213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