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这以宾衬主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纵式,由
浅而深,步步深入,直至最核心处才揭发出关键人物的个
性,才显露运笔的目的、 要义,令读者有眼前豁然开朗的感
觉,在心中镌刻下主角的鲜明形象。另一种以宾衬主的写
法则是横式,把主角与次要人物放在同一件事件中,居于
同一条水平线上,主、 配角各有千差万别的言行表现,或者
配角侃侃而谈、 主角缄默不语,或者配角万般努力却无有
建树、 主角举重若轻而能建立大功,诸如此类。在此种差
异中,核心人物的典型性格得到生动的烘托,立时就能活
灵活现地矗立在读者面前。
先说第一种。仍然以诸葛亮初出茅庐为例。毫无疑
问,诸葛是主,徐庶是宾。写徐庶的根本意义在为写诸葛
服务;徐庶的多才衬托诸葛的智绝,徐庶辅佐刘玄德的半
途而废烘托诸葛的忠诚坚贞,“忠臣不事二主” 。这是一
种纵式的以宾衬主。许多人都单单拿徐庶与诸葛亮来烘
比。但在我看来,这条纵线远不是从徐庶开始的,其发端
应该自徐庶出场之前、 徐庶的同窗程昱为曹操效命开始。
小说第十回,被曹操视为张良再世的荀残举荐了贤士程
昱。注意,这是第一个衬托。程昱后来为曹操献了不少良
策,比如建议用关羽去斩颜良、 诛文丑。此计谋可以一举
两得,既消灭了袁绍的大将,又能从根本上挽留关羽(可惜
没有想到关云长是个义气干云的人)。在官渡之战中更是
献十面埋伏之计,最终取得官渡战役的胜利。透过这些细
节,我们知道程昱不是等闲之辈。然后是假名单福的徐庶
辅佐刘备。在徐庶到来之前,刘备屡战屡败,偏安弹丸之
地,尚且危在旦夕。徐庶甫一到来,刘各就取得了樊城胜
利,局面为之一新。曹操比较徐庶与程昱的才干,程昱自
己说,徐庶的才干 “十倍于昱” 。这又是一处以宾衬主。徐
庶是主,程昱是宾。用程昱的不凡烘托徐庶 “天下奇才” 。
再接着才是徐庶被迫辞别玄德去往许都,临行前回马荐诸
葛。刘备先是叹息:“天下高才,恐无出先生右者”,这是
背面敷粉,极写徐庶的才智。而徐庶举荐孔明,又以自己
作比较,认为自己的才德比孔明,“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
配鸾风” 。这样层层深入的衬托,孔明的经天纬 地之才,
得到了极其鲜明深刻的突现。一个千古奇才就呼之欲出
了。
这种纵式的以宾衬主,线团可以追溯到较远的处所、
人物,往往宾中有主,在此处是主,到彼处为宾,变化无穷。
层层相因,环环相扣。如同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泊激荡起
的一圈圈涟漪,小圈之外是较大圈,大圈之外是更大的圈。
又象北京皇城的建筑布局,皇帝主持国家政事的太和殿是
最核心,其外套着紫禁城等五个围城。一城套一城,在最
大程度上彰显皇帝至高至重的地位。纵式的以宾衬主写
法里,核心人物就是太和殿。
再说第二种,我称为横式的以宾衬主。在这种写法
里,故事的宾、 主处于同一个情节里,表现各不相同。主角
和宾角立场可能针锋相对,作者首先张扬的是宾角,宾角
处于大家认同的有利地位,主角受贬抑怀疑,多数人不能
苟同他的看法,落落寡合。然而笔锋一转,原先貌似正确
的看法其实谬误,被大家怀疑的主角才是高瞻远瞩、 深谋
远虑的才俊。在 《三国演义》 中,例如卧龙与风雏,就是一
组横式的以宾衬主。刘备兴兵入蜀,以庞统为军师,孔明
留守荆州。攻打雒城时,孔明送信玄德,说天象主凶,应该
谨慎。庞统却疑心孔明怕他独占头功,故意设阻。再三催
促刘备进兵。刘备因为诸葛亮的信心怀疑虑,庞统笑说:
“主公为孔明所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
疑主公之心。 ”孔明聪明,人人知道,可是天象玄妙,生死
难测,再聪明的人怕也未必看得懂吧?读者不由地赞同庞
统的看法 — — — 孔明怕风雏抢了头功。可是事情往下发展,
貌似狂悖的道士也有类似的偈语,而庞统果真死于落风
坡。这里,庞统是宾角,着笔却多,浓墨重彩,大量勾描;孔
明看似配角,着墨浅淡,却是真正要表现的主角。同样是
极有才干的人中龙风,“卧龙、 风雏,得其一者得天下”,一
个光明磊落,心中只有大局、 天下,另一个却有些私心杂
念,道德上不够完善。这一处横式的以宾衬主,一反一正,
一明一暗,极好地歌颂了诸葛亮的完美道德操守。
归结起来,我认为,在人物刻画上,背面敷粉与横式的
以宾衬主其实是一致的,都是曲笔,言在此而意在彼,说东
其实道西,是反衬;纵式的以宾衬主则是直笔,是正衬,以
某个人物为起点、 基础,然后步步上升,节节攀高,到最高
层才是中心人物。当然,不管哪一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
是为了生动地勾描出形神毕肖、 立体鲜明的主要人物。这
种描写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最典型、 也是最运用自如的写
法,尤其以 《三国演义》 和 《水浒传》 为代表。它在不动声色
的叙述里雕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用
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呈现它、 丰富它。
所以,我个人以为,在人物塑造方面,象 《三国演义》 这
样脍炙人口的小说的描写技法才比较符合我们民族的欣
赏情趣,它们培养了中国人传统的阅读习惯。我们国家提
倡在学习西方文明的同时尤其不能丢弃自己本民族、 本国
的优良文化传统,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上,要引导学生认
识这些传统小说的写作特色,进而影响学生们去学习、 借
鉴它。要知道,只有符合自己民族审美情趣的艺术技巧才
最能被大众接受,也最大众化和具有最饱满的生命力。
在这一方面,还是那句大家所熟知的名言 — — —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三国演义》 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在描写技法上比较
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情趣,它培养了中国人传统的阅读习
惯。本文着重论述人物描写技法中最突出,最精妙的技
法:背面敷粉,以宾衬主。
71第3期 黄 虹:《三国演义》 的人物描写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