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空城计-探析
(0 次评价)2738 人阅读0 次下载
《 三 国 演 义 》 “ 空 城 计 ” 探 析 朱艳平 (华中师范大学 中文0 4 级4班, 湖北 武汉4 3 (Xx刃 ) 摘要:《 三国演义》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 可以说是 家喻 户晓,其 中空城计对于现代社会的军事以及企业 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纵观《 三国演义》 , 虽 然人物纷纭, 但在众多人物 中, 真正能够与诸葛亮相抗 衡的恐怕也只有司马栋一人。书中九十五回, 诸葛亮用 空城计战胜 了司马撼, 成就 了自己的威名 , 但这场较量 背后也许埋藏了众人忽视的计谋。 关健词 : 司马撼顾虑诸 葛亮 在《 三国演义》 中, 诸葛亮用空城计战胜了司马聪, 司马也 自叹不如孔明。在空城计中无论从哪种角度 , 司 马琳都 占有绝对优势 ,既然 占有绝对优势却下令退兵 这在常理上是讲不通的, 除非他从大局着想 , 舍弃小卒 以换来整个棋盘的胜利。这不得不使我考虑司马摊下 令退兵的真正原因。 空城计最早见于东晋王隐的《 蜀记》 。罗贯中在(三 国演义》 中也是采用此说 。空城计是孙武所著《 三十六 计》 中的第三十二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关于 空城计这一计策应用的记载, 由此可见, 空城计并非诸 葛亮最早用之。 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空城计 中诸葛亮 与司马蛇的对峙做了分析。一些学者认为诸葛亮上演 空城计并不是像《 三国演义》 中所说的匆匆备战, 而是 有备而来的。周国新和谢中林在 《 军事纵横谈 : ‘ 空城 计’ 中的心理攻击与防备》 中则从定势心理这一角度来 研究这一问题 , 不可说不无道理。在王志刚著的《 三国 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中, 也提到了这种定势心理。 从人力方面来说 , 当时诸葛亮让关兴 、 张苞引三千 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 又引五千兵去西城搬运粮草。时 孔明身边只有一班文官 ,所引五千兵 已分一半先运粮 草 ,只剩两千五百军在城中,而司马摊率领十五万大 军。即使强行攻城 ,十五万大军完全可以击败三千兵 力。况且次子司马昭也提出这样的疑问:“ 莫非诸葛无 军, 故作此态? ” 初涉世事的司马昭都有这样的疑问, 而 久经沙场的司马筋会没有想到这一点 ,这不得不令人 生疑。用一句“ 亮平生谨慎 , 不曾弄险” 来解释恐怕缺乏 说服力 。 司马蛇很清楚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战国时文 仲与范兹的不同下场就是很好的范例。韩信的前车之 鉴也使他不得不从 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怎么样做才是对 自己最有利的做法。诸葛亮和司马筋心里都很清楚彼 此对对意味着什么。诸葛亮正是参透了这点, 所以才 敢冒这个险, 用几千兵来抵抗十五之众。这种互相制 约关系使诸葛亮成就 了他的威名 ,也使司马麟有一个 很好的退兵理由, 何乐而不为呢? “ 既然诸葛亮依然在 ,魏主还有用我司马蛇的时 候 , 有这个因素的牵制 , 魏主就不敢对我怎么样 , 我也 可以因此消除魏主对我的疑虑。 ” 对于司马蛇而言, 比 起能够保全家人 , 为掌权做准备 , 那么这点名誉损失 就微不足道了。而对于诸葛亮而言 , 一方面树立 自己 在蜀国的威信 , 获得刘备满朝文武 的钦佩 , 还可以从 空城中得以解脱。可以说空城计是双赢的计策 , 所以 诸葛亮和 司马琳在这方 面达成 了共识 ,彼此心照不 宣。诸葛亮深信司马摊 出于 自身利益考虑 , 不会把他 逼上绝路 。他不仅仅只是 因为 了解 司马鳃 的性格弱 点 , 而是更多地从整个大局出发 , 从司马鳃与曹魏权 臣之间的互相斗争关系出发 , 从 司马筋的角度来考虑 问题 , 断定司马琳必定要放他一条生路 , 因为这也是 给 自己留一条后路。 《 三国演义) ) 中有这么一句话 , 大家肯定注意到了。 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 , 司马昭说 :“ 莫非诸葛无军 , 故作 此态? 父亲何故便退兵? ” 沈伯俊在《 说三国》 中认为司 马蛇拒绝考虑这种可能。 我不赞成这种说法。 如果连涉 世未深的司马昭都能发出这样的疑问, 可想而知 , 老谋 深算的司马兹难道连儿子还不如么? 他何尝不知道这 是一座空城呢? 司马璐明知是空城仍退兵 , 实际上是明 哲保身, 双方都心知肚明。 兵家最忌讳的就是分散兵力 ,而 当时蜀国却犯了 兵家大忌。蜀国的兵力可以说是三分的。刘备守益州, 关羽驻守荆州, 诸葛亮进军汉中。三分兵力使蜀国兵力 不集中, 政权分散。蜀国总共有多少兵马, 诸葛亮真正 能操控的有多少人马, 再除去关兴张苞的人马, 你诸葛 亮手里还有多少兵 , 稍微有点心计的人都知道 , 司马蛇 难道还不知道么? 所谓“ 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 司马鳃 如果连这一点都不知, 又何谈军事 , 何谈建立晋的政权 呢? 司马琳在五丈原与诸葛亮对峙时曾经有过这么一 段对于诸葛亮的评述 , 他说“ 亮志大而不见机, 多谋而 少决 , 好兵无权 , 虽提卒十万 , 已堕入吾画中, 破之必 矣” 。这一段对于诸葛亮的描述 , 表明司马蛇对于诸葛 亮的性格弱点把握得很准,从当时的军事实力看可以 说司马蛇并没有把诸葛亮当作 自己真正的对手。 诸葛亮也并不是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神奇 ,鲁迅 曾经评价他说“ 太神而近似乎妖” , 也反映出《 三国演 义》 把诸葛亮的智慧才能过度夸大化而不像常人了。诸 葛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难道真能未 卜 先知么? 诸 葛亮虽然对兵法和军事学有相当深刻的研究 ,但实战 面的才气的确不是太高 , 一生中败战多于胜战, 除了 早年 自己当“ 配角” 的当阳之役几乎沦于溃败外 .其余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8:08 , Processed in 0.43721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