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空城计-探析
(0 次评价)2744 人阅读0 次下载
的情况倒还 尚能掌握得住 , 战败以后的损失均不大 , 能 把握尺度, 不至于一败涂地。诸葛亮与曹真作战三次, 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 最后一次因为下雨而没有交战。 在才能上他甚至不及曹真。 在与司马熊对阵中, 诸葛亮 最终还是丧命五丈原, 败给了司马鳃。 司马鳃说 了一句“ 亮平生谨慎 , 不曾弄险 , 今开大 门, 必有埋伏” , 就命令全军往武功山小路而走 , 感叹曰 “ 吾若不走, 必中诸葛亮之计矣” 。表面上看司马茹的撤 退是英明之举, 似乎不撤就要全军覆灭。沈伯俊在《 说 三国》 中认为司马爵在紧张之中不清虚实, 以为诸葛亮 真有埋伏, 越发认为 自己撤得对。但再往下看 , “ 蛇引一 军复到空城 , 因问遗下居民及山僻隐者, 皆言孔明只有 二千五百兵在城中, 又无武将, 只有几个文官。兹悔之, 仰天叹曰: ‘ 吾不如孔 明也 ! ” ’ 读到这我就不同意沈伯 俊的观点了。 明知是空城却故意找人询问, 他的目的何在? 司马 琳走这一步棋可谓处心积虑。你以为他真笨到这种地 步么, 他是在问给属下和魏主朝廷看的, 证明自己真的 在退兵之前并不知是一座空城,只是中了诸葛亮的计 了, 这也是为 自己洗脱罪名的谋略。一个“ 仰天长叹” 看 似真正发 自内心的感慨“ 吾不如孔明矣” , 实际上却只 是在演戏。司马熊如何不知孔明, 他的真正 目标不是诸 葛亮 , 不是蜀国, 而是魏国的政权。从整个三国的大局 来看, 诸葛亮也只是他夺取魏国政权的一枚棋, 一枚能 够平衡曹魏皇帝对他压力的棋, 这枚棋不可或缺。如果 没有诸葛亮,没有空城计,也许司马琳只能走一步散 棋 , 或者他的步伐将会减慢 , 也许永远不会有将军的那 一天。一切皆玩弄于他的股掌之间, 这样反过来再想,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司马琳占据绝对优势, 却要退兵。在 放诸葛亮一条生路时也是在给 自己留条后路 。即使是 演戏 , 也要演得逼真。于是一个空城计就这样成功上演 了, 于是司马蛇诸葛亮各取所得。既然双方都互利 , 何 乐而不为呢? 在政治军事斗争中 ,每一个参 与者都有 一个与 之相匹敌 的对手 。对手 的实力无形 中决定 了你 的实 力如何。 矛盾总是对立统一的。 在与对手的不断交锋 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如果 , 没有一个与之相配 的对手 , 你的能力又如何体现呢? 正如诸葛亮和司马 蛇 ,如果没有诸葛亮 ,司马兹就没有重新复出的机 会 , 所 以从某一方面讲 , 司马鲜还是应该感谢诸葛亮 这个对手的。 司马爵的政路并不平坦 ,他能官至平西都督可谓 不易, 魏主以及政敌无不时时窥视着他。我们知道 , 司 马兹这个人的仕途是大起大落、 充满着艰险的。他时常 遭人嫉妒 , 政敌很多, 做事往往受到多方的牵制。曹操 在世时, 逐渐察觉司马鳃有雄才大略, 又梦见“ 三马同 食一槽” , 因此一直对司马摊很有戒心。他曾对华欲说: “ 司马靓鹰视狼顾 , 不可付以兵权, 久必为国家大祸。” 曹王即位后 , 司马琳一度被新主重用 , 青云直上 , 做官 做到了骤骑大将军。后来到了曹睿做皇帝时, 司马鳃领 兵与诸葛亮对垒, 在战场上成为诸葛亮的劲敌。战场上 的数度交锋, 诸葛亮是充分领教过司马巍的厉害的。诸 葛亮利用曹睿对司马璐的猜疑 , 使用“ 反间计” 就把这 堂堂的司马大将军给拉下 了马 。而朝 中司马彭的那班 同僚们 , 纷纷地对他落井下石 , 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 真 正肯替他求情说话的极少。幸亏大将军曹真可惜司马 鳃是个难得人才,上奏力保 ,司马彭才侥幸检了一条 命。但那显赫的职位自然是保不住的, 他便只得回家去 养老了。风云变幻 , 诸葛亮出祁山伐魏 , 屡败曹军, 曹魏 全军上上下下 , 没有人是诸葛亮的对手。眼看着曹魏的 江山就危险了! 曹魏政权的危机 , 对司马郊来说是一个 难得的机会。魏国面临着的严重危机, 使魏主决定重新 起用司马兹。而那本来已打算着要老死家乡的司马兹, 在这曹魏国难当头之际又一次复出了。 司马蛇是何等人 , 经此大起大落他何尝不明白, 自 己之所以能有今天, 能临危授命被任命为“ 平西都督” , 在某种意义上讲全靠的是诸葛亮的“ 功劳” 。因为满朝 的文武 ,此时只有他司马兹可在疆场上与诸葛亮去一 较高低。有诸葛亮一天在,他司马彭便一天在朝中有 用 ,政敌就奈何他不得。而如果哪天诸葛亮一旦不在 了, 那么他的地位就要受到威胁。在“ 空城” 里虚张声势 的诸葛亮虽然势单力孤 , 是被歼灭的大好时机, 但老于 世故 、 深谋远虑的司马鲜 , 这时候却不能不去考虑许多 战场之外的东西。比如, 在一旦魏军大获全胜灭掉蜀国 后, 自己个人的生死存亡也就成了问题。很显然, 一旦 抓住了诸葛亮, 魏国面临的大敌也就不复存在了。既然 魏国不再有致命的死敌, 自己也便失去了独特的价值 , 就很可能会在动不动就激烈地“ 内耗” 的朝廷中再一次 被政敌们置之死地。司马彭断然决定不进“ 空城” , 放宿 敌诸葛孔明一马 ,岂不是同时也就为 自己留出了生存 与发展的空间?诸葛亮就是参透了这种关系, 所以才敢 大胆用几千人马一座空城来对抗 司马麟 的十五万大 军。双方对彼此的处境心理都把握得很透 , 所以空城计 也才能成功上演。 一招不慎, 满盘皆输。综合上述几点 , 不难看出, 司 马筋的魏主政权的棋能走到最后 , 空城计不可或缺。而 司马茹退兵的真正原因也并不只是惧怕诸葛亮,而是 有着更大的目的, 是为 自己夺取政权留一条后路。 参考文献 : 「 1 ] 罗贯中, 三国演义.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 2 ]张淑蓉.妙说三国.吉林文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 [ 3 ] 王志刚.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中国华侨出版社. [ 4 ]沈伯俊.说三国.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1:43 , Processed in 0.42979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