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说三国:闲话谈心,有会于心
(0 次评价)3839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说三国:闲话谈心,有会于心 沈胜衣 三国时代,历史本身就有太多戏剧化的内容, 《三国演义》又是十分精 彩的小说,所以留下了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关羽华容道上释曹 操。罗贯中写这个违反“忠君”而“义释”敌人的故事,其思想背景是什 么?大学时我曾猜想:因为罗贯中的时代与三国一样,都是乱世,儒家传 统等旧有道德规范受到冲击, “异端”思想容易 抬头,重诺轻生、行侠仗 义的墨家流行于底层大众、侠士勇将等世俗阶层。关羽之举,乃是墨家的 “义”冲破了儒家的“忠” ,是时代精神的一种反映。 近读陈迩冬的《闲话三分》 ,也分析了这一情节。他认为,这个赤壁之 战的尾声, “似余音绕梁,颇耐人寻味,而又是有所本的。可惜( 《三国演 义》的)作者没有处理好。 ”让关羽守华容道放过曹操,其实可视为诸葛亮 从战略考虑的故意安排 (留下曹操以牵制东吴) , 这样 “更符合当时的形势” , 小说也会写得更深刻。 《闲话三分》好看,好就好在这种亦文亦史的闲话。一方面,陈迩冬 “既懂史又懂文,既搞一点文艺理论,又搞一点小考证” ;另一方面,他同 时照顾到史实和小说, “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结合起来谈” (顾学 颉初版序) 。关于三国和《三国演义》 、以及这些小文章本身,都出入文史, 两不偏废又没有各走极端。 “华容道”之外,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谈到蔡邕。蔡邕作为一代名 士,晚节不保、依附董卓,这固然是受胁迫所致;但在董卓被诛后,他“言 之而叹,有动于色” ,以此招祸。陈迩冬认为,这是蔡邕对董卓有“知遇之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5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8:12 , Processed in 0.48505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