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感” ; “这一点,正史就不如演义,小说家把它明写了出来。 ” (指《三国演
义》虚构了蔡邕“哭尸”的情节)
此外,他写孙策少年英发、用八年干了别人半辈子甚至一辈子才取得
的成就,以及识人知己、风流自负等等卓绝之处(这位“小霸王”连英年
早逝都是因为爱惜自己漂亮的姿容) ,引人仰慕。 《为周郎叫屈》 、 《替赵子
龙抱不平》 ,也都写两人出色不凡,但分别在文艺作品中被丑化和在现实里
被冷落,让人遗憾。再如探究诸葛亮的两篇名文,给刘备的“隆中对”可
以明言,给刘禅的《出师表》却不敢有话直说,等等,都是很有意义的历
史细节,而为陈迩冬轻笔点出,颇是耐看。
这些“闲话”的好处还在于不枝不蔓、点到即止。 “多有创见。但他不
多作史的外延。 ” “旁搜冥求,常能在灯火阑珊处,蓦地发现出不寻常。但
他决不大声张扬,却待读者去品味。 ” (端木蕻良初版序) “让人看起来有趣
味,放下书有想头” 。 (顾学颉初版序)
关于“三国”的书很多,我只信赖这种合心的文史专家,以扎实功底
写出的、不多作“外延”和“张扬”的闲谈随笔。除了陈迩冬的《闲话三
分》 ,金性尧的《三国谈心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8 月版)也
甚对我口味。
与《闲话》兼论历史和小说不同, 《谈心》主要是讲史实。但两者的共
通点很多:作者都对诗词等古典文化深有研究(我早年读陈迩冬等选注的
《东坡小品》 ,便留下了好印象。至于金性尧,脍炙人口的文史著述就更多
了) ;都注重考辨史料而能谈出趣味;都从细微处写出时代与人性的风云;
都在闲闲散淡中自出识见。两本书又都写了不少共同的题目,对照着看很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