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民间潜在意识递嬗的探讨
(0 次评价)5440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关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民间潜在意识递嬗 的探讨 叶铸漩 内容提要 《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其通俗性承载了民间潜在意识,同时又以其成书 过程“历史积累性”完成了民间潜在意识的递嬗。由隋唐至元末明初,在民间三国故事 的演变发展过程中, 其所承载的民间潜在意识大致经历了隋唐时代的单纯心理娱乐性的 需求,宋代的善恶意识,元代前中期的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几个阶段,在民间潜在意 识系统中 “以继承为主体的递进关系” 构架上通过扬弃的方式完成了以对 “ ‘仁政’ 、 ‘德 义’回归”为实质内容的元末明初民间潜在意识的建构。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民间潜在意识 递嬗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在长期历史积累中形成的 通俗长篇小说。就其通俗性来说,它与民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抑或说 它是民间土壤的直接产物。其长期历史积累的形成过程又在另一层面指出 了,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是在长期的民间三国故事的积累过程中逐步 演变并最终于元末明初这一历史时期形成,而伴随这一成书过程的则是民 间三国故事中所蕴涵的深刻的民间潜在意识。这一意识在《三国志通俗演 义》的成书过程中以演变中的三国故事为载体实现着其自身的递嬗。所以, 本文旨在借助《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通过对其成书过程中民间潜在意 识的发展流变的探讨,来考查元末明初的民间潜在意识的形成过程。 (一) 概念的界定 这里所需要界定的概念是民间潜在意识。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市井文 化形成之后,为了在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视阈内更好地把握影响文学发展 的潜在的社会因素,故我将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潜在社会因素分为民 间潜在意识与文人士大夫意识两个系统。文人士大夫意识以其内容和形式 的“雅”的特点成就了其“精英性” ,这种“精英性”决定了此种意识只能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7 09:19 , Processed in 1.22394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