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存在于知识分子之间,不可能下落到民间。而民间潜在意识则是以“俗”
为特点,它呈现出迥异于文人士大夫意识的状态。所谓“民间潜在意识”
是指潜伏并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意识形态,是民间“集体无意识”的表现形
式,它于主流意识形态是相对独立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其相对独立性
使之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视阈中自成一个系统。但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主
流意识形态的文人士大夫化,促使民间潜在意识不得不与文人士大夫意识
构成影响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社会因素的两个不可忽视的系统。
但无论是民间潜在意识还是文人士大夫意识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
出来的。在中国古代社会,文人士大夫意识多是以诗文辞赋这些形式表现
出来的,故这些文本形式也就自然的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而民间潜在意
识与文人士大夫意识的相对对立则使民间潜在意识失去了主流的文本表现
形式,只能力辟蹊径。充当民间潜在意识载体的则是被文人士大夫们斥为
小道的小说和民间其他艺术形式。民间潜在意识的需求使这些艺术表现形
式具有了“适民性” ,这一“适民性”在其后就发展为直接认同于市民的思
想行为和审美趣味,满足听众的娱乐要求。①而另一方面,较之其他民间
艺术形式,小说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及其“史余”的特点,又使小说
在市民文化中具有了双重特点。这促使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不得不将“适民
性”与“史余”合而为一,并使史余的中心由历史的补充转向到对当下,
现实的关注。而这种转向的动力则是“民间潜在意识” ,也正是民间潜在意
识才使小说在现实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由于小说这种艺术形式在
现实语境中特殊的状况,可以认为,民间潜在意识是更多的蕴涵在小说之
中的,抑或说小说是以表现民间潜在意识为旨归的,故而通过小说也便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