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对“循环阅读”批评方式的尝试———重演《三国演义》
(0 次评价)6600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对“循环阅读”批评方式的尝试———重演《三 国演义》 李春青 内容提要 本文论述了“循环阅读”的操作方式及其必要性。指出,由于中国古代文 化的独特性,不同文化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极为明显,故而只有在特定文化语境与文本 之间进行“循环阅读”才能发现文本生成的逻辑轨迹;又由于士人阶层是中国古代文化 话语的实际建构者,他们的文化心态与人格结构对文本意义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只有 在文本与士人阶层具体价值取向之间进行“循环阅读”才能揭示文本蕴含的文化意蕴。 作为例证,文章分析了《三国演义》的文本意义与特定文化语境及士人心态间的紧密联 系,指出这部小说是在“道学”语境中用通行的士人话语对“三国”故事的重写。 引言:何为“循环阅读”? 所谓“循环阅读”是指将文本的意义网络及其构成模式与特定文化历 史语境的意义生成模式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从而获得两个方面的阅读效果 ———一方面对文本世界所隐含的深层文化意蕴有所领悟;另一方面对特 定文化历史语境之于文本的制约作用产生清晰的认识。这种批评方式的提 出完全是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学科分类不清晰,在属于不同文化门 类的文本之间的“互文性”现象过于严重(例如诗学理论中充斥着大量来自 经、子等哲学伦理学著作的范畴)。这种文化现象表明:在中国古代,学术文 化的一体化程度过高,无论人们谈论什么话题,都显示着相同或相近的思维 方式与价值观念。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即士 或士大夫)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其社会地位与生存方式过于稳定、一成不变。 这个阶层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化话语权力的持有者,他们的社会地位决定 着他们的思考方式和人格结构,从而也决定着特定学术文化的话语形式与 价值取向。因此,士人阶层社会境遇的有限变化正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演变 的契机。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7 09:09 , Processed in 0.6898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