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版本不同实质未变——也谈罗、毛本中曹操
形象的基本倾向
唐富龄 王旻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分别在与十常侍、董卓等和与刘
备等的价值对比中,形成了独自的性格体系。当这种性格的有机组合体已
经完成,并在作品结构中定位以后,后人对作为由无数情节与细节组合而
成的性格发展史的点滴增删,不可能使之在实质上改变人物性格的主要导
向,因而也不会出现两种版本、两个曹操的问题。毛纶、毛宗岗父子在对
该书进行修改、评点时,没有改变罗本的结构框架,没有将曹操形象的基
本性格因素进行变性处理。虽然强化了正统观念,但艺术逻辑始终置于首
位。片面夸大个别改动对形象的实质影响,夸大诗文评语对形象本身客观
意义的干预作用,就难免失之偏颇。
我国古代几部第一流的长篇章回小说,大都存在由于版本不同而引发
出来的对人物形象评价的分歧意见。其中,经过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润
饰并加以评点的《三国演义》 (后文均称毛本) ,与现已发现的一度被认为
最接近罗贯中原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后文均称罗本)中的曹操形象,
到底有哪些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导致了形象本身的质变,从而出现了两种
版本两个曹操的现象,曾引起学术界的争论。拜读有关宏文伟论,受益良
多, 同时也觉得在有些问题上还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 因为它不只是对 《三
国演义》两种不同版本中的曹操形象的具体评价问题,也涉及对其他小说
中类似现象进行研究时某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故略申愚见,以求教于专
家们。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