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中正统“忠义”观念视域下的“叛逃”母题
(0 次评价)4943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 《三国演义》中正统“忠义”观念视域下的 “叛逃”母题 张亮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频频出现“叛逃” ,可分为见利忘义,受惩遭罚, 择主事之,不得已而为之等。 “叛逃”在道德阐释上虽与正统“忠义”观念相抵触,但 在“逐于智谋” 、 “争于气力”的乱世和惨烈、无道的军事斗争过程中,人们崇尚的是兴 邦之才、审时度势之能。士人价值观念与社会伦理之间的矛盾常态化,导致士人文化心 态在文学表现中也异常多变。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忠义 叛逃 母题 《三国演义》叙写的是“家家欲为帝王,人人欲为公侯”的时代,其 间活跃着大批有才之士,勇武如赵云、张辽、甘宁等;运筹帷幄如姜维、 郭嘉、鲁肃等;行军用兵如诸葛孔明、司马懿、周瑜等……即毛宗岗所云; “岂非人才一大都会哉” !然而在正统“忠义”观念的导引下,各军事集团 的文武臣僚与其所属首领之间的君臣关系,常依违不定。于是, “叛逃”现 象时时发生。所谓“叛逃” ,即指伴随军事斗争的展开,个体人物出于自身 需求、客观形势等种种考虑,不得不背叛一方,逃亡至另一方。那么, “叛 逃”母题在《三国演义》中的具体表现怎样?其包含哪些时代深蕴? 一、 《三国演义》 “叛逃”母题模式略析 “叛逃” ,是着意于军事斗争的叙事文学中较普遍、多发的母题,军事 斗争因“叛逃”而跌宕, “叛逃”因军事斗争又频发。且在彼此相互作用下 往往潜藏着“叛逃”者鲜为人知的价值考虑,引发我们对道德观念历时性 沿革的理性反思。该母题在《三国演义》中的运用大概有以下几个系列; (一)见利忘义。无论史书所载还是艺术虚构,都表明该模式不仅很 难达到一己之私欲,往往还会招致杀身之祸,背负龌龊骂名。最典型的莫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3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7 09:16 , Processed in 0.55854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