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过于被斥骂为“三姓家奴”的吕布,他本为丁原义子,为赤兔良马、金珠
而杀之,遂为董卓螟蛉,为女色又杀之。后遭李傕、郭汜之乱,转投袁术,
可袁术怪其反复无常,拒而不纳,又投袁绍,而袁绍怪其傲慢欺主,不能
相容。之后,又分投张扬、张邈、刘备。最后,在徐州因其“轻于去就”
为曹所杀。又如杨松,因贪图曹操贿赂,遂在张鲁面前诋毁庞德,劝鲁降
曹,后又向曹操密报军情,接为内应,从而致使张鲁兵败,被迫降曹。然
而,曹操对归降后的张鲁以礼待之,封其为镇南将军,却将杨松以“卖主
求荣”之罪斩之示众。再如苗泽,为得到黄圭小妾李春香而向曹操告密,
致使马腾诛曹未果,事后曹操不仅未重赏,反而杀之。后人亦感叹; “奸雄
亦不相容忍,枉自图谋做小人” 。可见即便在“礼崩乐坏,狂狡有作”的乱
世,见利忘义、卖主求荣之徒也最为各军事首领所不容,亦为作者诟病。
“叛逃”行为并非不可发生,赵云、张辽、徐庶、甘宁……不都曾“叛逃”
吗?但须“叛”而有理、 “逃”之有道,不应以追求物欲和名利作为借口。
(二)受惩遭罚。该模式在文本中多有运用,且叙述脉络、情节结撰
大体相同,其核心内涵即是主人公受惩遭罚,心存怨气,与其残喘拘掣于
此,不如受重用于他人。如遭杖击的侯成、宋宪与魏续,因感“布视吾等
如草芥” ,遂盗赤兔,缚吕布,献城池。又如许攸,官渡之战时向袁绍建言
献策,却无辜遭斥,后径投曹操,献计大破袁绍。再如范疆、张达,因三
日赶造不出白旗白甲而求宽限,却被张飞鞭打责令,于是二人谋杀张飞。
前者受惩遭罚所带来的直接效应除“叛逃”外,还有后续令施暴者猝
不及防的复仇,吕布遭缚、袁绍兵败与张飞被杀即为力证。对于积极用世
的他们来讲,不谙事理的“主人”已成为其前进途中的障碍,田丰、沮授、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