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屯
田
始于何 年
黎
虎
关于曹魏开始屯田的年代
,
史学界几乎一致认
为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 6年)
。
因为
《三国志
·
魏
书
·
武帝纪
》明确记载建安元年“用枣抵、韩浩等议
,
始兴屯田
”;
同书《任峻传》注引《魏武故事》亦谓
:“及
破黄巾
,
定许
,
得贼 资业
,
当兴立屯田
”。
而
“定许”亦
在建安元年
。
①最近
,
高敏同志在《关于曹魏屯田制
的几个问题》②一文中
,
认为曹魏屯田制萌芽于献帝
初平三年(公元
19 2
年)毛价建议
“惰耕植,
畜军资
”。
这一意见发前人之所未发
,
对人们是有启发的
。
但
是
,
其中也还存在若干问题
,
似应提 出来进一步商
榷
。
首先
,
关于曹魏屯田制萌芽于初平三年的问题
。
主要根据是《三国志
·
魏书
·
毛价传》谓
:“太祖 (曹
操)临充州
,
辟(毛价)为治中从事
。
价语太祖曰
:`
今
·,·
宜奉天子以令不 臣
,
惰耕殖畜军资
,
如此
,
则霸
王之业可成也
。’
太祖敬纳其言
”。此
为初平三年曹操
领充州牧时事
。
在这里
,
高敏同志不是把毛价的建
议作为屯田思想的
“
萌芽
刀
,
而径直认为
“从这时开
始
,
就应有了后来屯田制(即建安元年所推行的民
屯—引者注)的某种萌芽
刀
,
因为这年曹操镇压了
青州黄巾军
,
有了实行屯田制的客观条件
。
我认为把曹操始行屯田定于初平三年是值得商
榷的
。
因为毛价向曹操进言与曹操 收降青州黄巾
军
,
《通鉴》均系于初平三年十二月
。
其时曹操从黄
巾军中
“受降卒三十余万,
男女百余万口
”③。
当时节
令已届冬季
,
已不能从事生产
。
因此
,
曹操要将所得
青州黄巾军用于屯田
,
最早也只能在初平四年
,
而决
不能在初平三年
。
但是
,
现在还没有任何材料可以
证明初平四年曹操已将青州黄巾用于屯田
。
一百余
万之农民被安置屯田
,
在历史上竟没有留下任何踪
迹
,
不能不令人怀疑
。
其次
,
把毛价
“惰耕植、畜军资”的建议看作就是
向曹操建议实行屯田亦有问题
。
在汉末群雄争斗
中
,
谋士向主子提出类似的建议
,
不止毛价一人
,
如
田丰曾向袁绍建议
“外结英雄,
内修农战
”④,
恐怕不
能认为田丰也在向袁绍建议实行屯田
。
在毛价建议
c t
修耕植
”的第二年,
韩浩也曾建议曹操
“当急田”⑤
.
既然曹操已接受毛价建议施行屯田
,
何以第二年又
有
“
当急田
”之议呢?
史传明言建议屯田者
,
只有枣
抵
、
韩浩等人⑥
,
而不言毛价
。
这样看来
,
毛价的建
议只可视为有屯田之意向在内
,
而并不等于就是屯
田建议
,
高文没有举出任何事实证明毛价建议与曹
魏屯田有直接联系
。
复次
,
曹操实行屯田的重要条件之一是
:“破黄
巾
,
定许
,
得贼资业
”⑦
。
此处所谓
“破黄巾”,
不是指
初平三年收降青州黄巾
,
而是指建安元年破汝南
、
颖
川黄 巾
。《三国志·
魏书
·
武帝纪
》称: “汝南、颖川黄
巾何仪
、
刘辟
、
黄邵
、
何曼等
,
众各数万
,
初应袁术
,
又
附孙坚
。
(建安元年)二月
,
太祖进军讨破之
,
斩辟
、邵
等
,
仪及其众皆降
。”
曹操于大破颖川
、
汝南黄巾后
,
定都于许
。
此即
“及破黄巾,
定许
”的具体含义,
在这
次镇压黄巾军后
,
曹操才
“
得贼资业
”,
从而 有可能在
许下
,
即颖川
、
汝南一带兴立屯田
。
那么
,
曹操屯田究竟从何年开始呢?
我们认为
,
曹操开始屯田是在兴平年间(公元
194一 1 95
年)
。
不过
,
那 时所实行的是军屯而不是民
屯
,
而民屯是在其后的建安元年才正式实行的
。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曹魏实行军屯的情况
:
一
、
兴平二年(公元19 5 年)
,
曹操已在充州实
行屯田
。
这 年
,
曹操与吕布争夺充州
,
曹操驻军于乘
氏
,
吕布与陈宫率兵万人从东绪来攻打曹操的一个
军营
,
《三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
》注对这个军营有一
段生动的 记载
:
“于是兵皆出取麦,
在者不能千人
,
屯营不固
。
太
祖乃令妇人守降
,
悉兵拒之
。
屯西有大堤
,
其南树木
①
《后汉书
。
献帝纪
》。
②
《史学 月刊》
1 9 8 1年第l期
。
③⑥
《三国志.
魏书
·
武帝纪 、
④
《三国志·
魏书
·
袁绍传.a
⑥
《三国志
·
魏书
·
夏侯停传、
⑦
《三国志·
魏书
·
任 峻传
》注引《魏 武故事、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