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论文l
毛
本《三国演义》指谬
宁希元
内容 提要
:
本 文将 嘉靖本与毛批本的《 三国演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 比较
研究
。
作 者认为
,
毛本虽有不少可取之处
,
但整个 来说 是失败 的
,
主要
问题
有
:
一
,
从概 念出发
,
任意拔高或贬低小说 中的人物
;
二
,
有意 窜改原书 词
语
,
加之不明 元人语汇
,
才 员伤了原 书的 艺术风格
;
三
,
将原书 中不少出于史 传
的历史事实任意窜改
,
损伤了历史 的真实性
。
作者建议
,
应根 据 嘉靖本重新
校整一部接近于原 书的《 三国演义》定本
。
今日所见《 三 国演义》的最 早刊本为
“嘉
靖本
”
,
它比较接近罗 贯 中的原本
,
在考 定 《三国演义》 的成 书年代
,
研究罗
贯 中的生 平思想
,
探索早 期章回小说 的特
点上
,
都 有其不 可忽 视的价值
。
嘉靖 本问世以后
,
陆续 出现 的 许多明
刊本 《三 国演义》
,
都以嘉 靖 本为底
,
除了插增一些李卓 吾式 的批 评和周静轩式
的诗赞以外
,
在 文字上都没有什么大 的改
动
.
直到清代 初年
,
茂苑毛纶
、
毛 宗岗父
子出
,
模仿金 圣叹之批改 《 水浒》
,
伪 托
“
古本
”
,
低毁嘉靖本为
“
俗本
”,
并进
行了较大 的改 窜
,
这 就是我们现 在看 到的
“
毛本
”
。
毛 氏父子对《三 国演义》 的修订
,
见 于
该本《 凡例》
。
一曰
“
增
”
,
所增事实
,
有关羽秉烛
,
管宁 割席
,
曹操分香
、
于禁
见画诸琐事共九条
;
所增 文字
,
有孔 融《荐
称衡表》
、
陈琳《 讨曹操 檄》
、
孔 明 《 后
出师表》三篇
。
二曰
“
改
”
,
改写的事实
,
有曹后骂曹王纂汉
,
孙 夫人 投江等 五事
。
三日
“
削
”
,
有 孔明欲烧 魏延于上方谷
、
诸葛瞻见邓艾劝降书后犹豫不决 等二事
。
另外
,
他们又整齐了回 目
,
将 原本文字繁
复拖杳的地方加 以简练
,
并 投合当时文 坛
风气
,
逐回加上了批语
。
此 本一 出
,
很快
地 压倒了一切嘉靖本 系统 的《三国演义》
。
拿嘉靖本和毛 本比勘
,
毛氏父 子所
改
,
固然有其可取 之处
,
但在 很多的情况
下
,
往往 改错
。
解放 以后
,
人民文学 出版
社刊行 的 《 三国演 义》
,
仍是毛本
。
编者
虽曾先后两次根 据 嘉靖 本和 《三国志》 等
史 书
,
对 毛本 中的错误
,
作了一 些订正
,
但是很不 彻底
。
正 如编者所 说
,
校 改的范
围
,“只
是在不 损伤毛本 的故事原貌
,
充
分尊重小说艺术虚构的原则下
,
所作的点
滴文 字修补
”
( 见该社 一九七 三年 三版《三
国演义》 卷首《 关于本 书的整 理情况》一
文 )
。
这样的处理
,
对毛宗 岗来说
,
是够
尊 重 的了
,
对罗 贯 中来 说
,
却 未免有些 不
敬
。
整 理 《三国演 义》是否要完全保存
“
毛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