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928 7年第
2
期
关
于罗
贯 中的籍贯问题
沈伯俊
在中国文学史上
,
伟大作家罗贯中的名字是家 喻户 晓的
。
然 而
,
长期以来
,
对罗贯中的
研究却一直 是古典文学研究中 的一个薄弱环节
。
别 的不说
,
光 是他 的籍贯问题就是一个一一
久悬不决的疑案
明清两代
,
有关罗贯中生平 的记载廖廖可数
,
而对其籍贯的说法却彼此托悟
。
概括起
来
,
主 要 有四种说法
:
1
、
太原人
,
即今山西太原人
。
主 要见 于明无名氏《录鬼簿续 编》
:“罗
贯中
,
太原
人
。
”
2
、
东原人
,
即今山东东平人
。
庸愚 子
《三 国志通俗演义序》称
“东原罗贯
中
”
,
《三
国演义》的多种明刻本亦署 名
“东原罗贯
中
”
。
3
、
杭人
,
钱塘人
,
越人
,
即今浙江 杭州人
。
如郎瑛
《七修 类 稿》称为
“
杭人罗 本贯
中
”
,
田汝 成《西湖 游览志余》称为
“钱 塘罗
贯中本
”
,
周亮工《因树屋 书影》称为
“越入
罗贯中
”
。
4
、
庐陵人
,
即今江 西吉安人
。
,
建国以来
,
特 别是近 几年来
,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 的看法 逐渐集中为两种意见
。
一 是
“
东原
”
说
。
此说以刘知 渐
、
王利器二先生为代表
。
刘知渐先生指 出
:
“嘉
靖 不
《三国志通俗演义》卷 首
,
有一篇
`
庸愚 子
,
(蒋大器)在弘治甲寅(1494)年所作的 序文
中称罗贯中为东原 人
。
这个刻本很早
,
刻工又很精整
,
致误 的可 能性较小
。
贾仲明是 淄 川
人
,
自称与罗贯中
`
为忘年交
,,
那 么
,
罗 是东原人 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 些
。
《录 鬼 簿 俗
编》出于俗手所抄
,`
太
,
字有 可能 是
`
东
,
字草书之误
。
”
(
《重 新 评价
(三国演
义)
》
,
载
《社会科学研究》1 9 8 2年第4期)王利器先生认为
:
大多数明刻本
《三 国》都
“认定 罗贯中是元
东原人
”
。
“所谓
抗人
,
亦即 钱塘人
,
是新 著户籍,
《续 编》以为太原
人
,
`
太原
,
当作
`
东原
,
,
乃 是贯 中原籍
,
由于《录鬼簿》传抄者
,
少见 东 原
,
习知太
原
,
故尔致误
”
。
他又说
:
“我之
认定罗贯 中必是东平 人
,
还 是从《水浒全传》中得到一些
消息的
。
《水浒全传》有一个东平太守陈文昭
,
是这个话本中唯一精心 描写的好官
。
东平 既
然 是罗贯中的父母之 邦
,
而陈文 昭又 是赵宝峰 的 门人
,
也即是 罗贯中的同学
,
把这个好官陈
文昭说 成 是东平太守
,
我看也是出于罗贯中精心安排 的
”
(《罗 贯 中与<三 国志 通俗 演
义》
·
上篇
,
载《社会科学研究》198 3年第
1期)
。
叶维四
、
冒所的专著《三国演义创作论》
(江苏人民出版社工
4年
月版)
、
刁云展 的论文《罗贯中的原籍在 哪里?
》(载《三国演989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