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月刊
一九九一年
第三期
从诸葛玄的葬地看诸葛茅庐之所在
白万献张晓 刚
关于诸葛草庐今址所在地间题的争论
,
近年来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
但至今仍未
得出结论
。
以笔者之 见
,
对诸葛亮叔父诸葛
玄活动踪迹的研究
,
将有助于这一悬案的解
决
。
为此
,
本文拟就有关问题做一点肤浅的
探讨
。
一早期有关诸葛玄踪 迹的记载
目前所见的最早史料为 陈 寿的
《三
国
志
》
,
在
《诸葛亮传》
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
“亮早
孤
,
从父(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
太守
,
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
会汉朝更选朱
皓代玄
。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
,
往依之
。
玄卒
,
亮躬耕陇亩
。
”
除此之外
,
还有
《三国志》注家刘宋时
裴松之注引的
《献帝春秋》
:“初,
豫章太
守周术病卒
,
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
,
治
南昌
。
汉朝闻周术死
,
遣朱皓代玄
。
皓从扬
州刺史刘德求兵击玄
,
玄退屯西城
,
皓入南
昌
。
建安二年正 月
,
西城民反
,
杀玄
,
送首
诣霭
。
”
以上两条记载中
,
诸葛玄受命赴豫章任
太守一事
,
两书记载较为一致
,
但诸葛玄受
谁之命及受命后的情况两书记载迥异
。
前者
署玄 为豫章太守 的人是袁术
,
玄后被朱皓
所代
,
又投奔于(驻守襄阳)的荆州牧刘
表;
后者为刘表任玄为豫章太守
,
因 汉朝遣
朱皓代玄
,
建安二年(
19 7
年)玄在西城民反
中被杀
。
那么
,
究竟孰是孰非?笔者认为前
是而后非
。
理由如下
:
首先
,
陈寿治学严谨
,
当时已被世人所称道
,
他在写
《三 国志》时
对互相矛盾的材料常在明辨真伪之后才决定
取舍
,
而裴松之在注
《三 国志》时所用的材
料
,
许多都是被陈寿舍弃的材料
。其次,
《献
帝春秋
》成书于《三 国志》之后
,
裴氏注引该
段文字后加按语道
:“此
书所云
,
与本传
不同
。
”
没有矫正前者之意
,
只是将 此 说
作为
“异闻”
处理
。
最后
,
倘 如
《献
帝 春
秋
》所言
,
玄是刘表委以豫章太守的话
,
当
玄死于西城后
,
刘 表对他的家眷自然会有所
关照
,
但历史记载却是诸葛亮 自玄卒后过着
自食其力的
“躬耕”
生活
,
并没有得到刘表
的照顾
。
所以
,
我们认为使诸葛玄为豫章太
守的人是袁术而不是刘表
。
二
关于诸葛玄定居南阳的可 能性
从各史书记载的情形看
,
诸葛玄到刘表
那里后 没有得到礼遇
,
究其原因也很明白
,
委任诸葛玄为豫章太守者是 曾经盘据过南阳
的袁术
,
而袁术是
t t J心多疑忌”
的刘表的敌
手
。
在这种情况 下
,
诸葛玄不仅不可能得到
刘表的重用
,
而且还必然遭到刘表的冷眼相
看
。
到哪里去呢?按照常情
,
自然是回 山东
,
归故里
。
然而此时的琅哪已是一片焦土
。
在
诸葛玄离开琅娜的前一年
,
曹操征伐陶谦
,
略地琅哪
,
之后
,
曹篙(曹操之父)又在琅
郡被陶谦所杀
。军
阀之间在琅哪 的互相残杀
,
使那里 人 民背井离乡
,
流离失所
。
诸葛玄非
常清楚地认识到
,
回归故里就等于送死
。
在
这走投无路的情况 下
,
北过汉水
,
再到袁术
的根据地南阳一带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