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 学报
( 社 会 科 学版)
一 九 九二 年 第五 期
毛 纶 为 主
、
毛 纶 毛 宗 岗 合 评 《
三 国 演 义 》
部 国平
‘
刃
,
爪
作
里
份
认
份
.
必
W
‘
橙
,
L内容扭要习
本文从毛 岗父亲毛纶关于 评 《 三国 演义 》的 自述
,
毛 纶评 《琵 琶 记 分 卷 首 载
《总论 》和 毛 评 《三 国演义 》二十 三 回 回评 内容和 文字的一 致
,
醉瞬堂刊 《古本三 国 志 》卷首李
渔序关于 评者的记 载三个方面
,
沦证毛纶是毛评 《三 国演义 》的实际 主 持人
,
而毛 纶父 子 的充分
合作才使评 书得以 完成
。
么
甲
.么
介
.
上
寸
‘
杏
,
儿
呵
上
丫
毛 评本
《
三 国演义 》 其 评点者究竟 是谁 ?
据历史上该 书刊刻时 的题署 来看
,
先后 出现
过 四 个 与该 书评 点有 关的 名字
:
毛 纶
( 声 山)
、
毛宗 岗
、
杭永年
、
金圣 叹
。
廖燕 《
金圣 叹
先 生传》 将 毛宗 岗列为继承金 氏评书
“最著
” 者名单
,
晚清邱炜营
《
寂 园赘 谈》 认 为此书
是 毛宗 岗
“ 手批
”
。 今人 一般 将毛宗 岗作为毛 本 《
三 国演义》 的 唯一评批者
。
孙楷第先 生写 于 一九 三 四年 的 《
三 国志平话 与三国 志传 通俗 演义》 一文 说
:
“ 或者毛
声 山曾批评过 《
三 国》 没 作完
,
宗 岗继而成 之
,
也未 可知
。
” 实 已触及 毛评本非 毛宗 岗一
人所评 的问题
,
但孙先生 在该文其 它地方
,
又将 毛评归 于毛 宗 岗一人 名下
。 前 些年
,
有 的
学者对 这一 问 题又作了新 的考虑
。 黄 霖提 出
“毛本 《
三国演 义》 当是 出于 毛 纶
、
毛 宗岗父
子 之手
”
。 陈 洪说
,
“实际上
,
《
三 国演 义》 的修 改 与评 点主要 出 自毛纶 之 手
。
”
这
已经道 出了毛 本 评点的实 际情形
,
虽然其 论点还可进 一步 证明
。
然而
,
上述 意见 似乎还 没
有 引起 学术界应有 的重视
,
不 少新问 世的论著 和 论文 仍将毛批文 字完全归 作毛宗 岗一 人
,
无 视毛 纶的作用和 地位
。 齐 鲁书社 最近 出版
“ 四 大奇 书
”
,
其 中 《
三 国演义》 则署
“ 毛 宗
岗评订
”
。
因此
,
对 这个问 题有作 进一步探 讨和 说明的必要
。
首 先看毛 纶的 自述
。
他在为 自己 评 《
琵琶记》 口 述 的一 《
总论》 中说
:
昔 罗贯 中先生 作
《
通 俗三 国 志》
,
共 一 百 二 十 卷
,
其纪 事之妙
,
不 让 史迁
,
却 被村 学 究改 坏
,
予 甚惜 之
。
前 岁得 读 其 原本
,
因 为 校 正
,
复不 揣 愚 陋
,
为之 条
分 节解
,
而 每 卷之 前
,
又 各 级 以 总 评数 段
,
且 许 儿 辈
( 引 者按
,
指 毛 宗 岗)
亦得
参 附 末 论
,
共 赞其成
。
书 既 成
,
有 白 门 快 友 见 而 称 善
,
将取 以 付梓
。
不 意 忽遭背
师 之 徒
,
欲 窃 冒此 书 为 己 有
, 遂 致 刻 事 中阁
,
殊 为 可恨
。 今 特 先 以
《
琵 琶》 呈 教
,
其
《
三 国》 一 书
,
容 当 嗣 出
。
又 说
:
予 因叹 高东嘉 《琵琶 记》 与 罗贯 中 《
三 国 志》
,
皆绝 世 妙 文
,
予 既 昔批 之
,
则 皆欲 刻 之
,
以 公 同好 者也
。
·
·
,
毛 纶 中年 两 目失视
,
专 以著 书 自娱
。
以上 两条《
总论》
清楚 告诉人们
,
评《
三 国演义》
亦
如 评
《
琵琶记》 一样
,
都是 由毛纶 自己提 出评批设 想
,
由他 口 述 意见
;
毛宗 岗则是 笔录整
理 者
,
同时 也拐 出了 一些具体 的看 法
,
被采 纳 吸收到书 中
。 像这样 一 种合作 的著述 方式
,
毛纶和 毛 宗岗二人对 书的撰 成各 自所 起的作用 显然是有主 次之 别 的
,
毛纶理 所当然是毛批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