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峙之时 ,天下通计户一百四十七万三千四百二十
三, 口七百六十七万二千八百八十一”的结论〔1〕,
长期无人能推翻。学者或不假思索地引用, 如胡焕
庸先生模糊地宣称三国时期人口为六七百万〔2〕,
或虽存疑虑但难以解决, 如梁启超在 《中国史上人
口之统计 》一文中, 明知 “吾国调查之学不精, 且更
有种种原因 , 使版籍之数势必失实 ”, 但他在该文
内仍合计三国时期人口为 7672881人 。〔3〕其他如
郭沫若主编的 《中国史稿》等, 亦重复原有的结论 。
社会学介入历史学后,人口学专家在对中国人口史
撰述的过程中 ,可能由于不够重视 ,也可能是人口
统计学的构架模式难以用于对古代社会的研究, 故
学者在叙及三国时期人口时, 或回避, 或以 787万
来作为标准, 如刘铮等编撰的 《人口统计学 》就把
三国时期人口定为 787万 。〔4〕
事实上, 《通典 》由前列史料得出的结论是不
准确的。换言之,在之前列出的史料中的五个年代
( 公元 221年、242年、244年 、263年、280年 ) 的数
据, 大部分甚至全部不可靠。笔者兹作如下考证 :
其一 ,蜀汉灭亡时, 有 “户二十八万, 口九十四
万”, 口户之比跌至 1: 4以下, 令人难以置信 。何
况蜀汉仅凭十万带甲之士 ,全国九十四万口人 , 怎
能与强大的曹魏抗衡 ? 退一步讲, 即便如赵文林 、
谢淑君在 《中国人口史》中所论证的 “将士吏人数
不在民户之列 ”〔5〕,也只能得出蜀汉灭亡时有 “一
百零八万二千 ”人。这样的结论与 787万的总人
口数相悖姑且不论 。问题是 ,蜀汉的户口数大有可
疑。 《晋书 》卷十四 《地理志 》云: “刘备章武元年
( 221) , ……其户二十万, 男女口九十万。”既然章
武元年就有户 20万 、 口 90万, 过了 42年之后的后
主炎兴元年( 263) , 还只有户 28万、男女口 94万 ,
岂不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吗? 在三国中, 蜀汉的版图
最为狭小, 仅占有东汉十三州中的益州。其中, 占
地面积极为广袤的南中亦在益州境内。东汉末年 ,
被衣冠士族视为蛮荒之地的南中, 虽名义上归属益
州之域,但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无论是刘焉 、
刘璋父子 ,还是刘备都难以有效地统治南中, 更遑
论占有其人口, 蜀汉建兴三年 ( 223) , 诸葛亮亲率
大军 ,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才最终平定了南中 。
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 诸葛亮此次用兵, 大有
斩获 。战事结束后 , “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至
蜀, 分为五部, 所当无前 ,号为飞军 。 ……亮收其俊
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为官属 ,习官至领军, 琰
辅汉将军 , 获御史中丞 ”。诸葛亮的后继者, 如安
汉将军李恢亦秉承诸葛亮的做法, 不断地从南中徙
出人口, 并掠取大量的战略物资。 “后军还 , 南夷
复叛,杀害守将, ( 李) 恢身往扑讨, 除尽恶类, 徙其
豪帅部曲 。赋出叟 、 濮 ,耕牛战马金银犀革 ,充继军
资 ,于是费用不乏 。 ”〔6〕
另外 ,诸葛亮执政后,采取了发展生产 、 奖励农
耕 、 注重水利 、 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措施 。史称:
“亮之治蜀,田畴辟, 仓廪实 ,器械利 ,蓄积饶, 朝会
不华,路无醉人。 ”〔7〕历史事实表明, 诸葛亮治蜀期
间 ,既开发了南中地区 , 又有发展生产和繁荣社会
经济的措施, 而人口在几十年间几乎没有增加, 岂
不令人生疑 ? 因此 , 笔者认为王隐 《蜀记 》所载蜀
国灭亡时的户口数是可疑的 ,不是蜀国隐瞒了户口
数 ,就是王隐所据失实。如果王隐所云户口不误,
以每 9人要养活和供应兵吏 1. 5人 ,在当时的经济
条件下是绝对不可能的。三国时期, 尤其是中后
期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已不如军阀割据时那般频繁
惨烈,大屠杀更是罕见, 加之大量躲避战乱的人口
向南迁徙 ,这样的增长率是说不过去的 。
其二 ,吴国的户口数也同样可疑。 《晋书 》卷
14《地理志 》云 : “孙权赤乌五年 ( 242) ,亦取中州嘉
号封建诸王。其户五十二万三千 ,男女口二百四十
万 。 ” 《三国志 》卷 48《孙皓传 》注引 《晋阳秋 》:
“( 王 ) 浚收其图籍 , ……户五十二万三千 , 吏三万
二千,兵二十三万 , 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 ”如以 《晋
书 》所载的赤乌五年的户、口数同 《晋阳秋 》所载天
纪四年( 280) 的户 、口数比较, 可以看出从赤乌五
年到孙吴亡国时, 经历了 38年之久,东吴的户数没
有增加, 口数反而减少了十万之多。又 《续汉书 ·
郡国志》注引 《帝王世纪 》云: “又案正始五年 ,扬威
将军朱照日所上吴之所领兵户九十三万二千,推其
民数,不能多蜀矣。”《文献通考 ·户口考 》亦载此
条 ,唯“兵户九十三万二千 ”句 ,作 “户凡十三万二
千 ”,笔者疑误凡为九。今标点本 《后汉书 》志第十
九 《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此句作“所领兵户凡
十三万二千”,似系据 《通考 》而改 。但这样一改,
东吴合兵户才十三万二千 , 尚不及西蜀之户数, 显
系误改, 似仍应以 “兵户九十三万二千”为正。东
吴在赤乌五年只有户 “五十二万三千 ”, 仅仅过了
两年时间 ( 朱照日所云魏正始五年即东吴赤乌七
年 ) ,就增加到兵户 “九十三万二千 ”, 户数几乎增
加一倍。何以会增加的如此之快 ? 蜀国灭亡之时,
户口数为 “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 ”,比朱照
日所上东吴“所领兵户九十三万二千”之数要少得
多 ,何以朱却说 “推其民数, 不能多蜀矣 ”。另外,
当魏灭蜀之后 , 两国合计的户数为 “九十四万三千
189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