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内圣外王的一代儒将_周瑜历史形象新探
(0 次评价)3154 人阅读0 次下载
2011年 12月 (上)科教导刊 内圣外王的一代儒将 ——周瑜历史形象新探 贾红莲陈振华 (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人文教研室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 《三国演义》 中周瑜才智不及诸葛亮, 忌贤妒能, 量小歹毒, 实在算不得正人君子。本文以 《三国志》 、《资治通鉴》 等 正史资料为依据, 从仁、 智、 勇 (内圣) 方面对周瑜进行道德价值评判, 从政治、 军事方面客观评价其历史功绩 (外王) , 从而肯 定周瑜乃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 关键词周瑜内圣外王儒家理想人格 中图分类号: K825.2文献标识码: A Model of Confucian ideal Personality ——Recognition of Zhou Yu History Image JIA Honglian, CHEN Zhenhua (The Humanities Department, Military Officer Academy Of PLA,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In "" , Zhou Yu has wit less than Zhu Geliang, and a jealous, a small amount of ven- om is not short, upright gentlemen. The" annals of the Three Kingdoms", " mirror" and other official historical documents as the basis, from benevolence, wisdom, courage (Bing Inner Sacred) of Zhou Yu's moral value judgment, from the political, military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its history contribution (Being King Outside), and Zhou Yu is the Confucian ideal personality. Key wordsZhouyu; Bing Inner Sacred; being King outside; Confucian ideal personality 先秦儒家常以 “君子” 来指称其理想人格。孔子以 “修己以 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① ( 《论语·宪问》 ) 来描述君 子品格。 孟子说:“古之人, 得志, 泽加于民; 不得志, 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② ( 《孟子·尽心上》 ) 。传统儒家认 为完美的人格不仅具有全而萃的内在德性, 更能自觉承担并完成 社会历史使命, 儒家理想人格体现了 “内圣外王” 的社会理想。 儒家理想人格包含道德价值和政治价值两个层面,而内 在道德的完善是其首要的价值追求。 孔子曾说:“君子道者三, 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 ” 作为一代名将, 周 瑜军事才能突出, 同时具备很高的道德文化修养, 是一位仁、 智、 勇兼备的儒家君子。 1 周瑜之仁——忠恕之道 “仁” 是儒家理想人格道德修为的最高境界。曾子解释仁 为 “忠恕” ,“忠” 乃竭心尽力之意, 即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 达人” ;“恕” 为宽容仁厚之意, 即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周瑜 正是儒家 “忠恕” 之道的奉行者。 周瑜深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信守忠信之义。周 瑜与孙策 “独相友善” , 孙家移居舒地,“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 , 与之 “推结分好” , ③并以兵粮资助孙策平定江东。周瑜的忠义 之行赢得了孙策 “吾得卿, 事谐也” 的信赖和肯定。孙策遇刺 身亡, 周瑜留在孙权身边任中护军, 同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 “是时权位为将军, 诸将宾客为礼尚简, 而瑜独先尽敬, 便执臣 节。 ” ④周瑜敬慎服事孙权, 赤壁之战见证了周瑜的赤胆忠心。 战后周瑜向孙权提出了 “抑刘蹙曹” 的战略计划, 并积极筹备。 孔子认为理想的君臣关系是 “君使臣以礼, 臣事君以忠” , 作为 臣子, 周瑜可谓 “竭忠尽智事其君” 。 《三国演义》 中周瑜器量狭小, 最后竟被气死, 其实历史上 的周瑜 “性度恢廓, 大率为得人” 。在处理与程普的关系时, 充 分显示了周瑜宽容大度、 谦恭仁厚的品性。《江表传》 记载:“普 颇以年长, 数凌辱瑜。 ” 但周瑜每以大局为重,“折节容下, 终不 与校” , 后程普被折服, 说 “与周公瑾交, 若饮醇醪, 不觉自醉。 ” ⑤ 刘备曾评价:“公瑾文武筹略, 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 恐不 久为人臣耳” 。 ( 《三国志》 卷五十四裴松之注引 《江表传》 ) 从 同时代人的评价中可知周瑜绝非心胸狭隘之人。 蒋干到江东替曹操做说客, 周瑜盛情款待, 同时表示 “丈 夫处世, 遇知己之主, 外讬君臣之义, 内结骨肉之恩, 言行计从, 祸福共之, 假使苏张更生, 郦叟复出, 犹抚其背而折其辞, 岂足 下幼生所能移乎?” 周瑜的坚定和忠诚使蒋干 “终无所言” , 称 许周瑜 “雅量高致, 非言辞所间” 。 《三国演义》 中周瑜妒贤嫉能, 多次设计陷害诸葛亮。其 实历史上的周瑜识人荐贤, 爱惜人才。周瑜推荐鲁肃: “肃才 宜佐时, 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 荐举甘宁 “周瑜、 吕蒙共荐达 之, 权礼异, 同于旧臣。 ”( 《资治通鉴》 卷六十五, P2077) 即使在 临终前, 仍不忘国事, 上疏孙权:“鲁肃智略足任, 乞以代瑜。 ” 这种为孙氏集团求才荐贤的行为体现了周瑜惜才、爱才的广 阔胸怀和大将风度。 周瑜辅佐孙氏、 内和程普、 外服蒋干、 力荐鲁肃等人, 既出 于对孙吴政权的一片忠心, 同时彰显了他纯正、 磊落、 仁厚的 人格魅力。他所奉行的 “忠恕” 之道是儒家君子最重要的道德 标识, 也是周瑜作为军事将领最难能可贵的人生底色。 论坛Forum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1-15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4 17:20 , Processed in 0.43582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