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周瑜“威声远著”[3]。
《三国志》记载,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挥兵南
下,当时孙吴面临的大势是:曹操攻克荆州,刘表
的儿子刘琮率军投降,“曹公得其水军, 船步兵数
十万”;这时的刘备已为曹操所破,“弃妻子,与诸
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4],“欲引南渡江”[5];
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压境(《资治通鉴》采用《江表
传》说“80万”)[6],东吴“将士闻之皆恐”,以张昭为
主的投降派主张“不如迎之”。 从鄱阳赶回的周瑜
和鲁肃力排众议,力主抗曹,最后以周、鲁为主的
主战派战胜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 使孙权坚定抗
曹的决心,进而实施联刘抗曹的行动计划,这与周
瑜对战前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军事策略的筹划是分
不开的。 在赤壁之战前后,周瑜的足智多谋、英勇
善战的军事才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对战略形势的分析和战争攻防部署
上。 在战前,周瑜高瞻远瞩,结合当时的天时、地
利、人和的优势,客观综合地剖析了曹、孙、刘三方
面的大势,得出了“我方”(孙权)抗曹的有利条件:
从“人心”来看,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其名不正,所以扫荡曹操是人心所向;孙权“以神
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
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
至,士风劲勇,所向无敌”,“当横行天下”,同时,也
深刻指出曹操挥戈东吴的不利因素: 今北土既未
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
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
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
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
之[7]。
周瑜还从兵力、士气等角度指出曹军的弱点:
“久疲”,“不过十五六万”,“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
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在用事实挫败以张昭为
首的投降派的气焰、坚定孙权抗曹的决心后,周瑜
主动请战,愿领“精兵三万,前往夏口(今汉口)迎
敌”。 孙权在周瑜的帮助下,部署了抗曹的具体方
略:联刘抗曹,派周瑜和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
公,遇于赤壁”[8],这一部署彻底击破曹操要孙权送
“人质”的美梦。同时划清了敌、我、友三方的界限,
为日后抗曹胜利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军事基础,也
充分表现了周瑜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
二是在战术运用上。 周瑜在具体指挥攻打曹
操过程中,不仅调度有方、身先士卒,而且集思广
益、善于经略,前期采纳了黄盖之计,后期运用了
吕蒙之计。在整个抗曹战争中,黄、吕二人之计,是
周瑜破曹战术的重要环节。 周瑜为了击溃曹军主
力,运用“诈降火攻”之计,由黄盖诈降曹操,运用
装满柴火膏油的船只,在离曹军连环船二余里时,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
落”,顿时“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周瑜带领精锐部
队击鼓追击,“北军大坏,曹公退走”,取得了“火烧
赤壁”大捷。
[9]
三是在追击和士气激励上。公元209年,周瑜
在追击曹仁的过程中又运用吕蒙之计, 解除了甘
宁之围。周瑜中箭受伤后,为了激励士气,乃“自兴
案行军营”,最终打败曹仁。
三、周瑜的人格魅力
周瑜不仅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颇具气量、
性情、德行方面的人格魅力。 这在处理与蒋干、程
普等人的关系时,充分显现出来。据《三国志 · 江表
传》载:“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
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 干有仪容,以才
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 乃布衣葛巾,
自託行诣瑜。 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
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 “干曰:”吾与足下州里,
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
客,无乃逆诈乎? “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
音,足知雅曲也。 “因延干入,为设酒食。 毕,遣之
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 “后
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
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
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託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
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
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 “干但
笑,终无所言。 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
[10]”
这段史实,后来成了明末罗贯中笔下“蒋干中
计”的来源,其实三国史籍上并无“中计”或“盗书”
的记载。
正确处理与程普的关系, 从另一个侧面显示
出周瑜的性格开朗、“器量广大”和“折节容人”的
品格。程普是早年追随孙坚并屡立战功的老将,年
长资深,时人称之为“程公”。 《江表传》记载,周瑜
与程普之间有些矛盾,不很和睦,其实责任不在周
瑜,而在程普“颇以年长,数凌侮瑜”;但周瑜却压
抑自己的感情,“折节容下,终不与校”[11]。 程普终
于认识了自己,敬服并亲重周瑜,对别人说:与周
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赤壁之战,孙权任周瑜为左都,是全军最高统
帅;程普任右都,只是他的副手,自然不服气。周瑜
以大局为重,不公报私仇,不对倚老卖老、多次凌
侮自己的程普治罪, 如果没有恢宏大度的器量是
做不到的。
参考文献:
[1][2][3][5][7][8][9][10][11]陈寿(晋).
三国志·吴志·卷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陈寿(晋).三国志·蜀志·卷二[M].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2
[6]司马光(宋).资治通鉴·卷六十五[M].上海: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马俊
55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