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 葛亮
一
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军事家的艺术形象
中文系
《三国演义》评论组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
过去人们称他为
“忠臣贤相”
,
是维护封建正统的
“
智
慧
”
和
“忠
贞
”
的政治家
。
这不是对形象的正确评价
。
尽管小说在诸葛亮身上 加添 了儒
家色彩
,
但是孔孟之道 的外衣
,
掩盖不了这个形象闪粗出来的法家思想光芒
。
重新评价
诸葛亮的形象
,
对于正确区分
《三 国演义》中的精华与糟粕
,
研究文学领域 中儒法斗争
的历史情况
,
具有一定的意义
。
从战略
、
路线方面看诸葛亮作为政治家的艺术形象
《三 国演义》刻画 的诸葛亮形象
,
比《三国志平话》和元曲都大大提高了
。
作者表
现诸葛亮的政治才干
,
注意从大处入手
,
从战略
、
路线方面
,
描写他高嘴远瞩
、
多谋普
断的封建政治家的形象
。
诸葛亮的 出场与众不 同
,
用了整 整三 回书作铺垫
,
经过司马徽
、
徐庶等三番推荐和
刘玄德三顾草庐
,
然后在一 派急鼓繁弦
、
千 呼 万唤的气氛中让他出场
。
出场前
,
就介绍
他
“每尝 自比管仲、
乐毅
”
,
甚 至
“
管
、
乐 殆 不及
”
的法家本色
,
出场后
,
又在著名的
“隆中决策”
一段
,
让他以战略家的风度与刘备畅谈天下 大事
,
初步展示出他的政治思
想风貌
。
他特别推崇曹操
,
指出曹操之所以能以弱胜强
,
打败袁绍
,
主要在
“人谋”
,
强调战略决策的重要性
。
接着
,
针对当时的形势和刘备失败的原因
,
他提出夺取荆
、
益
两州
,
建立根据地
,
外部联合东吴
,
内部革新政治
,
与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
,
巩固后
方
,
等待时机
,
进军 中原
,
统一全 国的战略方针
。
这是一条比较符合当时客观形势的法
家政治路线
。
“
隆中决策
”
一段
,
可说是刻画诸葛亮形象的总纲
。
从 三十八 回到一百零
四回
,
从诸葛亮出使东吴到六出祁山
,
都是描写诸葛亮实践这条路线的具体活动
。
小说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