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阅
绘画 了一幅幅雄伟壮观的图景
,
把这个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的艺术形象塑造得栩栩如全
。
“
联吴抗曹
”
是诸葛亮政治路线重要的一环
,
是小说刻画他的形象笔墨最 浓的 地
方
。
他一出山
,
就碰到曹操率重兵南下
,
而且遣书孙权
“会猎于江夏,
共伐刘备
” ,
当时
孙权正在主降与主战两派之 间举棋不定
,
形势十分危急
。
诸葛亮以锐利的 眼光看透了孙
权虽被曹军声势所迫
,
但决不甘心降曹
,
认定这正是建立刘孙联盟的极好机会
,
便以大
无畏 的气概
,
亲赴东吴
,
说服孙权联合扰曹
。
作品生动地描写 了诸葛亮大智大勇地和 以
张昭为首的东吴投降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思想战
,
扫除建立统一战线的思 想障碍
。
同时
,
他又机敏灵巧地抓住孙权
“外事不决问周瑜”
的特点
,
说服了周瑜
,
终于使孙权立下决
战的哲言
。
刘孙联盟遂告成立
。
其中特别是
“舌战群儒”
一节
,
写来抑扬顿挫
,
波澜起
伏
,
不仅有力地显示了诸葛亮的政治才能
,
而且处处进发出法家思想的火花
。
在舌战过
程 中
,
诸葛亮针对投降派那种
“弱不
能抵强
”
、
“抗曹必亡”
的论调
,
严加批驳
,
运用
刘邦以弱胜强
,
虽
“数败于项 羽,
而坟下一战成功
”
的事实
,
说明胜负的关键不在于 军
事力t哲时的优劣
,
而在于有无正确的路线与战略决策
。
接着
,
又针对投降派攻击刘备
出身寒微和诸葛亮不治经典的谰言
,
义正词严地指出
,
小小亭长出身的刘邦能够打败豪
家世族出身的项羽
,
取得天下
,
那么刘备
“织
席贩展
,
又何足为辱乎?
”
并且以法家人
物张良
、
陈平等为例
,
主张要有
“匡扶宇
宙之才
”
,
反对
“皓首穷经”
,
痛斥 那些寻章
摘句的腐儒
。
这些淋漓痛快的言论
,
猛 烈地抨击了儒家的传统观 念
,
充分表现出法家的
政治立场
。
诸葛亮就是以这种法家思想分析了形势
,
争取了孙权
,
建成了刘孙联盟
,
保
证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
通过这一斗争过程
,
诸葛亮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的生动形象
,
就血 肉丰满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
赤壁之战是刘备集团从弱到强
、
转败为胜的历史转折点
。
联吴前
,
刘备二十年来东
奔西跑
,
颠沛流离
,
寄人篱下
,
一事无成
,
处境十分 困难
,
联吴后
,
刘备据荆州
,
取益
州
,
建蜀国
,
与魏
、
吴鼎足而三
,
终成霸业
。
作品正面描写诸葛亮建立刘孙联盟 的 只有
四十三
、
四十四两 回
,
但在此前后几十回有关刘备集团的描写
,
通过两种不 同处境的鲜
明对照
,
有力地映衬出诸葛亮联吴路线的成功
。
作品还从侧面加以烘托
,
写曹操赤壁惨
败后
,
“常思报仇,
只疑孙刘并力
,
因此不敢轻进
”
。
着墨不多
,
却足以看出刘孙统一
战线的威力
。
书中还写到曹操大宴铜雀合
,
正在吟诗作赋
,
忽听到孙权表奏刘备领荆州
牧
,
并以妹嫁刘备
,
顿时大惊失色
,
“手脚慌乱,
投笔于地
”
。
曹操是个深谋远虑的政
治家
,
素以沉着冷静著称
,
他的失态
,
说明诸葛亮的
“联吴
抗曹
”
确使曹操难以应付
,
也 从侧面反 映 出诸葛亮联吴路线的重要战略意义
。
诸葛亮建立统一战线的出色成就
,
还 只是 一个开端
。
在以后保持和巩固联盟 的斗争
中
,
他的工作更加艰苦卓越
,
因而他那杰出的政治才能也就得到更充分的展示
。
联吴路
线不仅会遭到敌手的破坏
,
而且还会遇到来 自内部的干扰
,
它的贯彻执行绝对不是一帆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