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
,
梁有今残缺
。
”
而新旧《唐志》却均著录为五十五卷
。
这
就不禁使人产生 疑问
:
是《吴书》在唐代曾一度全本复出过
,
拟
或是新 旧
《唐志》只著录了共成书时 的原本卷峡
,
而
《吴书》实
际上仍是残本呢?
这就有必要弄清《唐志》的著录 原则
。
据姚 名
达先生考证
:
“
《唐 志》实为《古 今书录》之节本
,
既非通撰古
今
,
亦未备录唐代
。
而实据当时秘书省及诸司所藏之书而 记
共目
,
皆确有其书
,
并非尽录古书
,
虚 存其目也
。
”
我们再 用
实例加 以分析
:
华桥
《后汉书》
,
《隋 志》著录为
“
十七 卷
,
本
九
一l一
七卷
,
今残缺
”
。
而新旧
们曹志》却
一
并著录为 三十卷
。
又王 沈《魏书》
,
《隋志》著录为四十八卷
,
《旧唐志》著录为
四十四卷
,
而《新唐 志》则著录为 四 卜七卷
。
从中 不难看出
,
新
!}}《唐 志》并 非照 录各残 书成书时之卷数
,
而 是以各 书当n
‘{实
存
卷数 为 依据迸 行著录的
。
如 果对《吴书》的著录符合这一 原则
的话
,
则可以断 定
:
《吴书》在《隋志》问世之后
,
即杏代汪会
安定
、
文化繁荣的中后期
,
曾一度全本复出
。
那 么
,
《吴书》以
后的流变情况又如何呢
了翻 检有宋一代书
目
,
《崇文 总目》
、
《宋 史
·
艺 文志) )
、
《郡斋读书 志》
、
《直斋书录解题》均 不
载
。
《玉海》卷四十六所引《中兴书日》虽日
:“
项 峻撰《吴
书》
,
韦昭续成 之
,
五十五卷
,
《隋 志》二十五卷
。”
但对
《吴 !沁
当时的存佚情况却只字未提
,
这自然 说明不了问题
。
《通 志} )
所
载
《吴书》五十五卷
,
显 系指其成书时卷日
,
更 不足为据
。
这就
是说
,
经 过五代1
·
国时期的屡 次兵 焚朴I社会 动荡
,
至 宋时
,
《达
书》已散失 到不足著录的 程度
尽竹《太平御览》等宋 代 类 佑 偶
有引用
,
但所据 无 作已是断章残篇
。
宋以后
,
《吴书》便如石沉
大海
,
杳无合讯
一r。
清人王仁俊 曾对
《吴书》迸行过辑佚
,
名曰
《吴书钞》而 收 入《}‘函山房辑佚 书补 编》匕中
,
虽
一号称
卷
,
实则只有三条
。
囚此我们有必要 对该 亿重新加 以辑佚和整理
。
《吴书》久佚
,
其体例
、
撰目自然难得其详
,
拙文拟就所辑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