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试论魏晋南北朝之清谈
(0 次评价)4017 人阅读0 次下载
“班下诸州以为法” ( 《梁书 · 杨公则传》) , 要求 各地都要照着去做 。 这样 , 由于以门第取人 , 而 不以德才取人 , 因此所选之 官 , 多是用非其人 , 或是才非所用 。 正如晋人刘毅所指出 的那样 :“凡 官不 同事 , 人不 同能 , 得其能 则成 , 失其能则败 。 今品不 就才 能之所宜 , 而以九等为例 。 以品取人 , 或非才能之所畏 , 以状 取人 , 则为本品之所限 。” 又说 :“ 既已在官 , 职有大小 , 事有剧易 , 各有功 报 , 此人才之实效 , 功分之所得 也 。 今则反之 , 于限当报 , 虽职之高 , 还附卑品 , 无绩于官 , 而 获高叙 。 是为抑功实而隆虚 名也 。” 尚门地而轻人 才 , 抑功实而隆虚名 , 是九品官人法的最大弊害 。 根据这 一选法 , 只要是世家出身 , 不论如何无德 无能 , 也照样有大官做 , 而非世族人家 , 即令怎 样才华横溢 , 也无法获 得重 用 。 其结果就是 “上品 无寒门 , 下品无世族 ”,“举资不出世族, 用 法不 及权贵 ” 。 而那些介肤子弟 , 骄奢淫佚 , 不学无术 , 唯凭靖谈以成虚 名 , 《颜氏家训 · 勉学 》说:“梁朝 全盛之时 , 贵游子弟 , 多无学术 , 至于谚云 : ‘上 车不落则著作 , 体中何如则秘书 。’”形象地刻画 了 他们是一 些怎样的人物 。 因此 , 士族做官的越多 , 清谈家就必然越多 , 官场中的清谈之风也就必然 愈烈 , 而那些出身低微 , 富有才华的干练之士也 就越 没有地位 。 正如左思在《咏史诗》中所说的那 样 :“世 胃涉 高位, 英俊沉下流 ”, 英俊上不去 , 无 法改变官吏的成 份 , 清谈之风当然也就煞不住 。 重资格对于世家和非世家 、 大世家和小 世家则按门第; 对于世家而外和 同为世家而又大 小相仿佛者则按资格 。 以北魏为例 , 《魏书 · 崔亮 传 》说: “亮迁吏部 尚书, 乃奏为格制 , 不问士 之贤愚 , 专以停辟日月为断 。 虽复官须此人 , 停 日后者 , 终日不得 。 庸材下品 , 年月久者 , 灼然 先用 。” 崔亮的这种 “格制”, 是以资格用人的典型 。 继崔亮以后的吏部 尚书甄深 、 元修义 、 王徽等 , 也认为这种方法方便容易而相沿实行 。 以资格用 人 , 原本是当时统治 阶级调节其内部矛盾 , 防止 在选拔 官吏 中走私和奔竞的一种办法 , 然 而 , 这 种办法 , 不 但对于走私和奔竞来说是一种 软弱无 能的办法 , 而且又带来了另一严重弊病 : 贤愚不 分 , 径渭无别 。 这就与清谈之 风有 联系了 。 刘 突在 《崇让论》中批评说:“能不混杂, 优劣不分 , . t :无索定之价 , 官职 有缺 , 主 选之吏 , 不 知 所 定 , 但案官次而举之 , 同才之人先用者 , 非势家 之子 , 则必有势者之所念也 。 因其先用之资而复 迁之 , 迁之 无已 , 不胜其任之病发矣 。 观在官之 人 , 政 绩无闻 , 自非势家之子 , 率多因资次而进 也 。”可 知这种论资排辈 的方法 , 必然造成用人不 当 , 使不称职的人照样升官 、 做官 , 从而容易给 那些只知清谈 , 不知 治政者打开官场 的大 门 。 而 且 , 不 实行论功行赏 , 唯才是举 , 即使是有本事 有能力 的人 , 也不肯卖力气干实事 , 而宁愿图自 在讲清谈了 。事实上 清谈家中并 非没有治政之才 , 但却不愿意 理政 , 这与官重 门第 、 重资格 , 不重 才 ’ 干是大有关系 的 。 (三)旷职误政 , 多见容恕, 勤于政务 , 每 遭嘲讽 , 这 也是造成清谈之 士有恃无恐 , 清谈之 风越 刮越凶的一个重要 因索 。 对于为官不理事 、 玩忽职守者 , 如果要认真 追 究 、 从严惩处的话 , 清谈者肯定会有所顾忌 , 清谈之风也就会 有所收敛 。 但魏晋南北朝时 , 却 往往对此不 予迫究 , 致使淆谈不事事者 , 肆无忌 惮 , 毫无 后顾之优 。 如 《晋 书 · 阮孚 传》载 :“阮孚 避乱渡江 , 元 帝以为安东参军 。 蓬发饮酒 , 不以 王务婴心 。 时帝既用申 、 韩以救世 , 而孚之徒未 能弃也 , 虽然 , 不以事任处之 , 转示相 从事中 郎 , 终日酣纵 , 恒为有司所按 , 帝每优容之 。”这个 每天就知道 喝酒 , 一点政务都不干 , 而且还经常 触犯法律的阮孚 , 晋元帝并不处罚他 。 另据 《南 史 · 王球传》 : 王球 “ 索有脚疾 , 多病还家 , 朝直甚 少 。 录尚书江夏王义恭谓尚书何尚之曰 : ‘当今 乏 才 , 群下宜加 戮力 , 而王球放态如此 , 宜以法纠 之 。’ 尚之日 : ‘球有素尚, 加又多疾 , 公应以淡 退求之 , 未可以文案责也 。’ 义恭又面启文帝日 : ‘王球诚有素誉, 颇以物外 自许 , 端任要 切 , 或 非所长 。’ 帝日 : ‘诚知如此, 要是时望所归 , 昔 周 伯仁终日饮酒而居此位 , 盖所以崇素德也 。’遂见 优 容 。 刀王球小病大养 , 虽身居要职但 “朝直往 少 ”, 王义恭提 出要对他绳之以法 , 尚书和皇帝 都不同意 , 因为他 “有 素誉 ”, 虚名很大 , 而皇帝 是 “崇素德”、 重虚名的 , 清谈则是可以成就虚名 的 , 清谈作用之大就在这里!梁代还有个张率 , “虽历 居职务, 未尝留心薄领 。 及为 别驾 , 卖事 , 梁武帝览牌 , 问之 , 并无对 , 但奉答云 ‘小 在 雌 中 ’, 帝不悦 。 ” ( 《梁书 · 张率传》)然亦不问其 有所惩也 。 张率连写给垒帝的报告 , 都不粉一眼 就送上去 , 更不消说其他的政务了 , 然而 梁武帝 并没有把他怎么样 。 象这样的例子是 不胜 枚举 的 。 不事事有虚名的官吏受到如此优 待和宽恕 , 67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0-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3 08:14 , Processed in 1.34370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