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下诸州以为法”
(
《梁书
·
杨公则传》)
,
要求
各地都要照着去做
。
这样
,
由于以门第取人
,
而
不以德才取人
,
因此所选之 官
,
多是用非其人
,
或是才非所用
。
正如晋人刘毅所指出 的那样
:“凡
官不 同事
,
人不 同能
,
得其能 则成
,
失其能则败
。
今品不 就才 能之所宜
,
而以九等为例
。
以品取人
,
或非才能之所畏
,
以状 取人
,
则为本品之所限
。”
又说
:“
既已在官
,
职有大小
,
事有剧易
,
各有功
报
,
此人才之实效
,
功分之所得 也
。
今则反之
,
于限当报
,
虽职之高
,
还附卑品
,
无绩于官
,
而
获高叙
。
是为抑功实而隆虚 名也
。”
尚门地而轻人
才
,
抑功实而隆虚名
,
是九品官人法的最大弊害
。
根据这 一选法
,
只要是世家出身
,
不论如何无德
无能
,
也照样有大官做
,
而非世族人家
,
即令怎
样才华横溢
,
也无法获 得重 用
。
其结果就是
“上品
无寒门
,
下品无世族
”,“举资不出世族,
用 法不
及权贵
”
。
而那些介肤子弟
,
骄奢淫佚
,
不学无术
,
唯凭靖谈以成虚 名
,
《颜氏家训
·
勉学
》说:“梁朝
全盛之时
,
贵游子弟
,
多无学术
,
至于谚云
:
‘上
车不落则著作
,
体中何如则秘书
。’”形象地刻画 了
他们是一 些怎样的人物
。
因此
,
士族做官的越多
,
清谈家就必然越多
,
官场中的清谈之风也就必然
愈烈
,
而那些出身低微
,
富有才华的干练之士也
就越 没有地位
。
正如左思在《咏史诗》中所说的那
样
:“世 胃涉 高位,
英俊沉下流
”,
英俊上不去
,
无
法改变官吏的成 份
,
清谈之风当然也就煞不住
。
重资格对于世家和非世家
、
大世家和小
世家则按门第;
对于世家而外和 同为世家而又大
小相仿佛者则按资格
。
以北魏为例
,
《魏书
·
崔亮
传
》说:
“亮迁吏部 尚书,
乃奏为格制
,
不问士
之贤愚
,
专以停辟日月为断
。
虽复官须此人
,
停
日后者
,
终日不得
。
庸材下品
,
年月久者
,
灼然
先用
。”
崔亮的这种
“格制”,
是以资格用人的典型
。
继崔亮以后的吏部 尚书甄深
、
元修义
、
王徽等
,
也认为这种方法方便容易而相沿实行
。
以资格用
人
,
原本是当时统治 阶级调节其内部矛盾
,
防止
在选拔 官吏 中走私和奔竞的一种办法
,
然 而
,
这
种办法
,
不 但对于走私和奔竞来说是一种 软弱无
能的办法
,
而且又带来了另一严重弊病
:
贤愚不
分
,
径渭无别
。
这就与清谈之 风有 联系了
。
刘
突在
《崇让论》中批评说:“能不混杂,
优劣不分
,
. t :无索定之价
,
官职 有缺
,
主 选之吏
,
不 知 所
定
,
但案官次而举之
,
同才之人先用者
,
非势家
之子
,
则必有势者之所念也
。
因其先用之资而复
迁之
,
迁之 无已
,
不胜其任之病发矣
。
观在官之
人
,
政 绩无闻
,
自非势家之子
,
率多因资次而进
也
。”可
知这种论资排辈 的方法
,
必然造成用人不
当
,
使不称职的人照样升官
、
做官
,
从而容易给
那些只知清谈
,
不知 治政者打开官场 的大 门
。
而
且
,
不 实行论功行赏
,
唯才是举
,
即使是有本事
有能力 的人
,
也不肯卖力气干实事
,
而宁愿图自
在讲清谈了
。事实上
清谈家中并 非没有治政之才
,
但却不愿意 理政
,
这与官重 门第
、
重资格
,
不重
才
’
干是大有关系 的
。
(三)旷职误政
,
多见容恕,
勤于政务
,
每
遭嘲讽
,
这 也是造成清谈之 士有恃无恐
,
清谈之
风越 刮越凶的一个重要 因索
。
对于为官不理事
、
玩忽职守者
,
如果要认真
追 究
、
从严惩处的话
,
清谈者肯定会有所顾忌
,
清谈之风也就会 有所收敛
。
但魏晋南北朝时
,
却
往往对此不 予迫究
,
致使淆谈不事事者
,
肆无忌
惮
,
毫无 后顾之优
。
如
《晋 书
·
阮孚 传》载
:“阮孚
避乱渡江
,
元 帝以为安东参军
。
蓬发饮酒
,
不以
王务婴心
。
时帝既用申
、
韩以救世
,
而孚之徒未
能弃也
,
虽然
,
不以事任处之
,
转示相 从事中
郎
,
终日酣纵
,
恒为有司所按
,
帝每优容之
。”这个
每天就知道 喝酒
,
一点政务都不干
,
而且还经常
触犯法律的阮孚
,
晋元帝并不处罚他
。
另据
《南
史
·
王球传》
:
王球
“
索有脚疾
,
多病还家
,
朝直甚
少
。
录尚书江夏王义恭谓尚书何尚之曰
:
‘当今
乏
才
,
群下宜加 戮力
,
而王球放态如此
,
宜以法纠
之
。’
尚之日
:
‘球有素尚,
加又多疾
,
公应以淡
退求之
,
未可以文案责也
。’
义恭又面启文帝日
:
‘王球诚有素誉,
颇以物外 自许
,
端任要 切
,
或
非所长
。’
帝日
:
‘诚知如此,
要是时望所归
,
昔 周
伯仁终日饮酒而居此位
,
盖所以崇素德也
。’遂见
优 容
。
刀王球小病大养
,
虽身居要职但
“朝直往
少
”,
王义恭提 出要对他绳之以法
,
尚书和皇帝
都不同意
,
因为他
“有
素誉
”,
虚名很大
,
而皇帝
是
“崇素德”、
重虚名的
,
清谈则是可以成就虚名
的
,
清谈作用之大就在这里!梁代还有个张率
,
“虽历 居职务,
未尝留心薄领
。
及为 别驾
,
卖事
,
梁武帝览牌
,
问之
,
并无对
,
但奉答云
‘小 在
雌
中
’,
帝不悦
。
”
(
《梁书
·
张率传》)然亦不问其
有所惩也
。
张率连写给垒帝的报告
,
都不粉一眼
就送上去
,
更不消说其他的政务了
,
然而 梁武帝
并没有把他怎么样
。
象这样的例子是 不胜 枚举
的
。
不事事有虚名的官吏受到如此优 待和宽恕
,
6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