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试论魏晋南北朝之清谈
(0 次评价)4015 人阅读0 次下载
立言玄妙不务实 , 处官雅远不事 事 , 奉身放 荡不检点 , 互相影响 , 互为因果 , 共 同构成了魏 晋南北朝清谈之风的表里 。 清谈之风何以能在魏晋南北朝的官场中相习 成癖 , 经久不衰?归根到底 , 当然是由当时士族 地主阶级腐 朽没落 的本质决定的 , 但同时也 和官 制多弊 、 考课不力有直接关系 。 (一)府多官众 , 机构庞杂 , 设其 位无其 政 , 有其职无其责 , 是使清谈之风能够在官场中 存在 的一个重要条件 。 魏晋以来 , 统治者广置官府 , 多设官吏 , 从 中央到地方 , 其数址都大大超过了秦汉之时 。 以 晋武帝时为例 , 朝廷 最高级的官吏 , 除同两汉一 样 , 设有太尉 、 司徒 、 司空 “三公” 外 , 又加设太宰 、 太傅 、 太保 “三师, , , 而且汉时大司马 、 大将军( “二 大 ” )与太尉只能选设一职 , 不能并设三职 。 晋武 帝也都三职并设了 。这样就造成勺、 公并丑 ” (三 公 、 三师 、 二大) 。 朝廷对于 “八公” 都允许他们设立 自己庞大的府署 。 同这些地位最高的官吏相仿佛 的府署者(即所谓 “开府议 同 三司 ” ) , 还 有骡 骑 、 车骑 、 卫将军 、 伏波 、 抚军 、 都护 、 镇军 、 中军 、 四征 、 四镇 、 龙骏 、 典军 、 上军 、 辅国等 诸位大将军 。 此外 , 同上面那些大员相仿佛 的府 署 者 , 还有光禄大夫等 。 这在晋以前是史 无前 例 的 。 官府这么多 , 每府又不知要设立多少府署的 官吏 , 仅从这些将相的情况看 , 就可知其官府之 众多 、 重迭与庞大了 。 还不止此 , 中央政权还设有 九卿 、 三省等重要机关 , 而 且晋时中央 大权由尚 书行台(三省之一)总揽 。 这样一来 , 实际上那 些三师 、 二大 、 三公 、 九卿及其府署 就都没有多 少政务可管了 。 中央是这样 , 地方也是这样 , 州 、 郡 、 县行政区 及军政官员越设越多 。 据《晋书 · 傅玄传 》载, 傅 玄的儿 子傅咸曾在一封上 书中指出 : , ’I日都 仑 有 四 , 今并监军 , 乃盈于十 。 夏禹敷土 , 分为九州 , 今之刺使 , 几向一倍 。 户 口比汉 , 十分之一 , 而 笠郡县更多 。”为此, 荀励 曾提议 “省州、 郡 、 县半 吏 , 以赴农 功 ”。 由此可知 , 当时起码有一半官吏 是多佘的 。 这还是晋初的情况 , 南北朝时就更加 不得 了 , 徐陵曾描述陈时的情形说 :“员外常侍, 路匕比肩 , 诸议参军 , 市中无数 。”员外是定额以 行6 外的官员; 常侍是皇帝左右的官员 , 诸议参军是 文武官员的幕僚 。 这些人一般不负有什么具体贵 任 , 只是当当参谋 , 做做顾 问而已 , 可见那时闲 职官员之多 。 各级军政机构这么庞杂 , 官吏这么众多 , 一 万面必然给老百姓带来极其沉重的负担 , 从而激 化阶级矛盾 ; 另一方面则是为官场 中的清谈创造 了条件 , 这在 中高级官吏中表现得尤为 明显 。 葛 洪说 :“三 台九列, 坐而论道 , 州牧郡守 , 操纲举 领 , 烦剧所重 , 其惟百里 , , , ( 《 抱朴子 · 外篇 百里》)指出官越大 , 事越闲 , 官越小 , 事越烦 。 大官是 空谈道 , 中官是抓纲领 , 只有小官才千具体 事 。 所谓官多政烦 , 烦的是老百姓和小官吏 , 上边 则是官多必闲 , 由于闲 , 于是就 “坐而论道”,“仕 不事事 ”, 只务虚不务实了 。 还有 , 由于机构重迭 , 必然造成职责不明 , 从而无法检查政务情况 , 追究过失责任 , 这也为 清谈之官解除了后顾之忧 。 晋初刘颂在 给垒帝的 上疏中说 :“秦汉以 来 , 九列执事 , 承相都总 。 今 尚书制断 , 诸 卿奉成 , 于古制为重 , 事所不须 , 然今未能省并 。 可出众事付外寺 , 使得专之 , 尚 书为其都统 , 若承相之为 。 岁终 , 台阁课 功 校簿而已 。 于今亲尝者动受成于上 , 上之所 失 , 不得复以罪下 , 岁终事功不建 , 不知所责也 。”认 为尚书和九卿之间 , 如果不能省并九卿 , 就应该 明确其职责 , 否则九卿必然读其职而又无法加 其 罪 。 由于尚书专断 , 而九卿和尚书机构又重迭 , 以致九 卿的职责很含糊 。 类 似这种情况 , 上上下 下是很多的 。 这样 , 没事干和不千事 , 就有时间 清谈,无一定职责 , 不怕追究责任 , 就可以放心 清谈 。 (二)选拔官吏重门第 , 重资格 , 不重德才 , 是清谈之风在 官场盛行的又一重 要原 因 。 重门地 自魏文帝以来 , 到两晋南北朝 , 一直实行九品官人法 , 规定州设大中正 , 郡设小 中正 , 由中正官把各地方的人物按门地大小分为 九等 , 然后由吏部 尚书统一选用 。 这种选官制度 承认士族有做官的特权 , 因此所选的官大都是士 家大族出身 的人 。 马贵舆说 :“魏晋 以九品中正取 人 , 所 取多以世家为主 , 南北分裂 , 凡三百年 , 用人亦多取世族 , 南之王 、 谢 , 北之崔 、 卢 , 虽 朝代推移 , 犹卯然以门地自负 , 上之人亦缘其门 地 而用之才比如 , 南梁有个杨公则 , 他出任湘州 , 所 用之人 “皆州郡著姓”, 对此 , 梁武帝 非常欣赏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0-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2 20:10 , Processed in 0.49103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