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试论传统哲学观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体现
(0 次评价)4001 人阅读0 次下载
皆知陛下无人君之福 . 以致四方大乱 . 若非魏王在朝 . 狱陛下者 . 何止一人 ? ’ 帝颤粟不已 . 只 见阶下披 甲 持戈数百人 . 皆是魏兵 . 帝泣谓群臣曰 :` 联愿将夭下禅于魏王 . 幸留残喘 . 以终天年 。’” (第八十回 ) 再看魏 元帝曹央禅位于司马昭 . 又是一次丑剧重演 : “ 却说朝中大臣因昭收川有功 . 遂尊之为王 . 表奏魏主曹央 . 时灸 名为天子 . 实不能主张 . 政皆由司马氏 . 不敢不从 . 遂封晋公司马昭为晋王 . 溢司马游为宣王 . 大臣称奏 : ` 殿下可戴十二魄冠冕 . 建天子族旗 . 出警入绊 . 乘金根车 . 备六马 , 进王妃为王后 . 立世子为太 子 ’ . 昭 心中暗喜 伙第一百十九回)与其说是 “ 禅位 ” 倒不如说是强者取代弱者 . 是 “ 力 ” 对 “ 德 ” 的戏弄 . 所谓 “ 德 ”“力” 并存而无果者 . 是指刘备 、 诸葛亮 、 关羽等圣君 、 贤相 、 良将 . 作者在塑造这些艺术形 象 时 . 可以说是按德 、 力统一观进行描述的 . 诸葛亮 、 刘备是德的象征 ; 关 、 张 、 赵 、 黄等是 力的象征 ; 辅之以 德 、 力的是 “智”. 尽管作者在表现 “ 德 ” 近乎迂 ; 表现 “ 力 ” 近乎魔 ; 表现 “ 智 ” 近乎神 . 但是这一个个光彩 夺目的英雄都前功尽弃 . 所谓的汉室基业拱手送给了司马氏 。 《三国演义》在人物的描写上虽寓春秋笔法 . 但从厉史的角度看是尊重历史的 . 即客观地展示了这一段历史 的墓本面貌 。 不过在这里要提醒读者的是 : 正是这种客观展示 . 小说 向读者呈现了一个不了了之的间题— “ 德 ”“力” 冲突的谁是谁非?不难看出 . 作者对自己所精心建构的 “德” 似乎产生 了怀疑 . 有德之人未成正 果 . 这是对德的否定 . 而对 “ 力 ” 的魔力又有难以言说的磅愧和莫名其妙的神秘感 . 贯穿小说始终的 “ 德 ”“ 力 ” 冲突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 一个国家 、 一个英雄仅仅限于道德完善是不够的 . 必须是德力并足 . 不仅要有坚实的自卫能力 . 更重要的是具有强大的征服力 . 而这一点 . 又是2 0世纪9 0年代海 清战争中美国士兵携带《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 。 三 、 “天人合一” 的形象创造 《周易 · 文言传》曰 :“夫大人 者 . 与天地合其德 . 与日月合其明 . 与四时合其序 . 与鬼神合其吉凶 . 先天 而天弗违 . 后天而奉夭时 . 夭且弗违 . 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 观点 . 也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讲 “究夭人之际 . 通古今之变 . 成一家之言 ” . “ 究天人之际 ” 就是讲天与人的关系 。 张岱年先生说 :“应该承认 . 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谓 ` 天人合一 ’ 其最恨本 的涵义就是肯定 ` 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 , . 在这个意义上 . 天人合一的命题是基本正确的 , ` 夭人合一 ’ 的思 想则不仅认识用】 人与自然界有对立的方面 . 同时也看到了两者统一的方面 . 应该说这是否定的否定 . 是一种高级 的思想 . ” L ,J在`三国演义》里 . 体现 “天人合一” 这一哲学观念是比较突出的 . 不能讳言 . 其中也渗透 了一些 消极的夭人观 . 但从总体上看 . 它跟后来的《封神榜》截然不同 . 《封神榜》塑造人物形象完全是人副天数 , 军 中每一员将领都是天上星宿下凡 . 所谓武王伐封 . 就是 “星球 大战 ” 。 而《三 国演义》中所谓 “ 气数 ”“ 观天 象 ”“ 卜笙占卦 ” 不是小说所要传达的根本思想 . 而是作为历史文化的客观展示 。 诸葛亮通 《周易》 , 意在表明 他是一个精通天文 、 地理的军事家 、 政治家 . 而不是一个沟通鬼神的巫师 . 小说宣扬的是伐无道的正统思想 . 所 谓 “ 道 ”. 即《说卦传》的 “立人之道曰 仁与义 ”. 仁 、 义 、 礼 、 智是 “天人合一” 的重要内容 . “孟子不但 承认 惫志之天 . 同时也承认 `道德之天’ 或 ` 义理之天 , 。 天具有道德的意义 . 人是寨受天之性德而 成其为 自己 性德的 . 因而人的心性与天之道德是相通的 . ” L ’J《三国演义》为体现 “ 道德之天 ” 树立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 且 不说那些斗智斗勇的可歌可泣的生动场面 . 仅就彼此之间的骂阵之词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 有脱 了衣服骂 阵的 . 有边饮酒边骂阵的 . 当然骂得最过鹿的还是 “武乡侯骂死王朗” 一回 :“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 :` 吾素知汝所 行 : 世居东海之滨 . 初举孝廉入士 . 理合匡君辅国 . 安汉兴刘 ; 何期反助逆贼 . 同谋篡位 ! 罪恶深重 , 天地不 容!天下之人 . 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 . 昭烈皇帝继统两川 . 吾今奉用君之旨 . 兴师讨贼 . 汝既为馅 诀之 臣 . 只可潜身缩首 . 苟图衣食 ; 安敢在行伍之前 , 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 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 , 何面见二十四帝乎 ! 老贼速退 . 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 王朗听罢 . 气满胸膛 . 大叫一声 . 撞死于马下 . ” 这一 喜剧性场面组窝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 可谓 “道德之天” 对不义之人的惩罚 . 这一 “ 天人合一 ” 的形象展示 . 是对 仁义礼智的进一步张扬 。 小说为了体现 “ 仁义 ” 这一思想内核 . 作者塑造了一系列 “ 天人合一 ” 的艺术形象 . 当帐最 典型的莫过 于诸 葛亮 . 第一百零三回 、 第一百零四回写孔明将逝 . 仰观星象 . 似有征兆 :“ 是夜 . 孔明扶病出帐 . 仰观天文 . 十 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 ` 吾命在旦夕矣 ’ 维曰 ` 承相何出此言? ’ 孔明曰 ` 吾见三台星中吝星倍明主 3 3 : : :: .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10-2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9 06:13 , Processed in 0.7037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