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称引《论语》现象研究
苏杰
摘要通过穷尽考察《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中称述引用《论语》的情况
,
可充分了解三国
时代《论语》的影响和三国时代理解运用《论语》的历史特点
,
并从《论语》出发对《三国志 》有关
标点问题提 出商榷
,
即认为虽然佛教与诸子合流所形成约玄学是魏晋思潮的主要特色
,
但儒
家思想仍是这种思潮的背景和底色
。
关键词」《三国志》《论语》玄学魏晋思潮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琢
,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反一仪抖
一仪巧一
前人说
,“
由经学人史学则史学可信
”。
实际上
,
另一方面
,
史学研究 的深人也往往为
经学研究提出问题
,
提供线索和证据
。
近来检读《三国志》
,
对 论语》也学而时习之
,
出经
人史
,
深感相得益彰
。
从《三国志》中
,
我们可以看出《论语》的影响以及 当时对《论语 》 理解
运用 的历史特点 而从《 论语》出发
,
我们又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三 国志》的一些相关内
容
。
一
、
三国时代《论语》的影响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
,
记录
“
孔 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 闻于夫子之语
”
《汉 书
·
艺文志》
、仅一万三千七
百字的《论语》
,
是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部书
。
三国
时代
,
社会政治大气候以及知识阶层 的人文处境都与春秋战国相仿佛
,
因而《论语 》的影
响
,
在一定意义上也可 以视为返照与回响
。
西晋前期陈寿所著《三 国志》
,
后此百三十年裴
松之所作《三国志注》
,
都参考
、保存
了大量的三国文献
,
是我们今天认识当时社会的基本
依据
。
据《 魏志
·
文帝纪》
,
魏文帝受禅后第二年下尊孔诏
,
封孔裔为宗圣侯
,
奉孔子祀
。
而
在整部《三国志》中
,《
论语》的片言只语比比皆是
,
可谓
“
管中窥豹
,
时见一斑
”。
由此可知
,
作者简介 苏杰肠
一
,
男
,
山西运城人
,文学博士,
复旦大学古籍所讲师
。
主要从事文献学
、汉语
史研究
。
上海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