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志》称引《论语》现象研究
(0 次评价)6233 人阅读0 次下载
孔子研究 抖年第 期 虽然当时佛学东渐 , 诸子重光 , 二者合流而形成的玄学之风也已经扇动 , 但作为基础和背 景的 , 仍旧是 “ 子曰 ” 、“ 诗云 ”, 一片书声朗朗 。 关于三国时代《 论语》的影响 , 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论语》是三国时代的启蒙教材 无论是对于个人 , 还是对于社会 , 启蒙教育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论语》是三 国时 期最重要 的启蒙教材 , 在范铸人格 、 甄 陶社 会方面 , 具有其他典籍无法比拟的重要 影 响 。 《魏志 · 文帝纪》注引《 典论 · 自叙》 “ 余是以少诵《诗》 、《 论》 , 及长而备历五经 、 四部 ” 页 , 引文及页码据中华书局校点本年版 , 下同 按《 诗 》 、《 论》是《诗经》 、 《论语 》的简称 , 冲龄践柞的少帝齐王芳 , 圣学第一课就是《 论语》 。 《三少帝纪》 “ 二年春二 月 , 帝初通《 论语》 , 使太常以太牢祭祀孔子于辟雍 , 以颜渊配 。” 页邮原孤贫失学 , 却 一心向学 , 终于感动了塾师 , 允许他免费就学 ,“ 于是遂就书 。 一冬之间 , 诵《孝经》 、《 论 语》 。” 《 魏志 · 郁原传》注引《原别传》 , 第 页崔淡少时未学 “ 年二十三 , 乡移为正 , 始 感激 , 读《论语》 、《 韩诗》 。” 《崔欢传》 , 第 页《曹植传 》 “ 陈思王植子建 , 年十岁余 , 诵 读《诗》 、《 论》及辞赋数万言 , 善属文 。” 第 页《钟会传 》注引其母传曰 “ 夫人性矜严 , 明于教训 , 荟虽童稚 , 勤见教诲 。 年四岁授《 孝经》 , 七岁诵《 论语》 , 八岁诵《 诗 》 ” 第 页从这些记述 中不难看出 , 三国时代 , 上自天子 , 下至庶民 , 都把 论语 》 、《 孝 经》和 《诗经》作为启蒙读本 。 《孝经》 、《 诗经》 、《 论语》虽然只是启蒙课本 , 但当时人们认为天下之理己备于斯 , 所以 管格会说读 “《 孝经》 、《 诗》 、《 论 》 , 足为三公 ” 《方技传 · 管格》注 引《格别传》 , 第 页 。 这跟后世 “ 半部论语》治天下 ”的说法相 比 , 还真不能说是夸张 。 二《三国志》中论语》的引述情况 据说学术界是把一部论著被引用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影响的一个标准 。 这里我们不妨 以今律古 , 看看《三国志》引据《 论语》的情况究竟如何 。 据我们初步统计 ,《 三国志》引据《论语》凡二百 五十余处 其中陈志近百处 , 裴注一百 五十余处 , 涉及《 论语》全二十篇的一百六十余章 , 约占整部《论语》的三分之一 。 这样的 引据规模 , 应该说是非常大的 。 稍作分析 , 便会觉得这种现象不足为异 。 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启蒙教材 ,《 论语 》是知识 阶层烂熟于心的一部典籍 。 他们不仅从中汲取理性 , 更要采掇词华 , 因而《论语》是知识阶 层思想表达的一个基本凭依 。 前人说 “ 由经学人史学则史学可信 ”, 盖即有见于此 。 《三 国志》引据《论语》的二百五十余处中 , 有九十余处属于诏令奏议 。 《论语》在政治 性文献中的引据频率明显偏高 , 这种现象耐人寻味 。 这说明 ,《 论语》被奉为政治原则 , 被 悬为政治理想 , 是当时最为冠冕堂皇的庙堂话语 。 曹操被陈寿评价为 “ 揽申 、商之法术, 该 韩 、 白之奇策 , 官方授材 , 各因其器 , 矫情任算 , 不念旧恶 ” 《武帝纪》 , 第 页 , 似乎与规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0 22:11 , Processed in 0.37328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