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
不是《全相评话三 国志》之类 的底本
,
而
是 罗贯中《三国 演义》和 毛宗 岗 的 改删 本
现存朝鲜 文献中有关《三国演 义》的记 录
,
最
早见于《李朝实录》
“
顷日
,
张弼武引见时
,
传教内
,
张飞一声走万军之语
,
未见正史
,
闻
在三 国志衍义云
。
此书出来 未久小臣未见
之
。
而或因朋辈间闻之 则甚多妄诞
··一
臣
后 见其册
,
就其中而言之
,
如 董衣带中诏及
赤壁之战
,
各以怪诞之事衍成无稽之言
。”
这一段是宣祖 和朝臣奇大升之间的谈 话
记录
,
时间为
】
年
,
从
“此 书出来 未久,
小
臣未见 之
”
一语来 看
,
在 宣祖之时
,
《 三国演
义》还 没有广 泛流传
,
因而象奇大升那样的
巨儒硕学 也后来 才读过
。
到了千辰楼乱 之
后
、
《三国演义》才在 朝鲜广泛 流传开来
。
金
万重说
“
今所谓三国演义 者
,
出砖元人 罗贯
中
,
壬 辰后盛行于我东
,
妇孺 皆诵说了当
时
,“
三 国演义
”
甚至影响于科 举考试
。
李澳
说
“
三 国演义 在今印出广布
,
家户诵
读
。
试场之中
,
举而为题
,
前后相续
”
四比
如
,“
桃园结义
”、“五
关斩将
”、“
六 出祈山
”、
“
星坛祭风
”等
故事
,
经常做 为考题出现在考
卷仁
,
《三国演义》甚至影响了朝鲜人民的民间
信仰和民俗生活
。
如
,
李朝 时期不少城 乡里
建造 关帝 庙
,
把《三国演义》中的 人物
—
关
云 长当作 神灵来供奉还有
,
老 百姓中间盛
行一种叫做
“
捉曹操
”
的玩纸牌的 游戏
,
而这
种民俗 娱乐 方式的产生与朝 鲜民众对奸雄曹
操的憎恶心理有着 密 切的关联
。
在《 三国演
义》的长期而深刻的影响之 下
,
象诸葛亮那
样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
在朝鲜人 民的心
目中已成了智慧 的化身
,
因而 在朝鲜的谚语
中 也 产 生了诸如
“
三个奥 皮匠赛过诸 葛
亮
”
、
“
死 孔明
,
赶跑活仲达
’
之类的话
。
二
、
《三国演义》的翻译和改写
若说对日本 古代文学产生最大影响的 中
国小说是《水浒传》
,
那么对朝鲜 古代文学产
生 最大 影 响的中国小说 则 是《 三 国演 义》
。
从千丙两乱 前后起 直到十九世纪末出现 了
许多译本和改写本
据金东旭先生 的统计资
料
,
迄今 为 止
,
朝鲜 有近 三十个译本刊行于
世
,
然而这 个统计很不完全
,
至少收藏在北
朝鲜的译本没有 包括在里面
。
除了全译本外
,
还有大量的选译 本和改
写本
。
如
,
选本有赤 壁大战》
、
《姜 维 实
记》等
,
选译 兼 改写 的有《华容道 实记》
、
《三
国大 战》等
,
改 写本 有《 山阳大战》
,
《赵子龙
传》等
,
改编成 说唱本的有《赤壁歌》
,
取材于
《三国演义》的小 说有《黄夫人传》
、
《梦 决楚
汉公》
、
《五虎大将记》
、《
梦决诸葛亮》等
。
这
些选译 本和改写本 往往不拘 泥于原 作
,
而只
取 原作 中最 精彩 的部 分
,
并 改动或 附 衍结
构
、
情 节
,
甚至改 造人物 性格
、
人物之间的
关系以及作品的墓调
、
形式 等等
,
使这些选
择本和改写本能够 反映已经变 化了的社会
和时代的本 质
、
特色
,
又使之适应于朝鲜人
民的审美要求这 种对《三国演义》进行创造
性的改 写或改编 的倾 向
、
随着时间的推 移
显得愈来明显了
朝鲜人 民在壬丙两乱 中惨 遭 外寇 的 蹂
确
,
因而渴望出现
“
一声能吓退 千 军万马
”
的
张飞
、“过
五关斩六将
”
的 关云长那样的英雄
人物
,
所以
,
至到世纪末
,
对三国演义》
不做任何改动 也能 引起朝 鲜广 大人 民 的共
呜
。
然而
,
到了已进人近代黎明期的
、
世纪
以后的朝鲜社 会
,
《三 国演义》中的英 雄主义
主题和传奇式的浪漫主义已失去了意义
。
于
是
,
艺术感觉非常敏感的朝鲜民间艺人和个
别文人根据已变 化了的李朝末社会现 实和平
民阶层 的生 活感情
,
改 写或改编《三国演
义》
,
甚至改造了人物性 格和艺术 风 格
,
使之
适合朝鲜的国情和读者或观 众的接受习惯
此如
,
把《 三 国演义》的部分情节 改编为说唱
本的《赤壁 歌》中
,
有意识地强调了曹 操与郑
显之间所谓
“
英雄与非英雄
’
的对立
,
这实 际
上曲折地反映了李朝末两班与平民之间的对
立和斗争
,
而郑显对曹操的讽 刺和椰 榆则反
映了李 朝末平民阶层对两班阶级的 不满和反
抗情铭
于是《赤壁歌》虽取 材于惊心动魄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