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一曹操
的主要谋臣
梁
忍瑞
郭嘉
公元一七
年
—
二七年
,
字奉孝
,
颖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
。
他是曹
操 的主要谋臣
,
三国 时著名的法家人物
。
从公元一九六年
建安元年
投奔曹操开始
,
一直
到二
七年
建安十二年去世
,
在曹操身边 当参谋
,
跟曹操
“行
同骑乘
,
坐共惺席
”
,
“相 与周旋十一年”,
辅助曹操推行法家路线
,
在统一中国北方的事业中
,
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
。
正 因为如此
,
曹操称他是
“
良臣
”
“
奇佐
”
,
并且
“欲以
后事属之
。
”
郭嘉死后
,
曹操
“追念之感
深
”
,
痛感失去一个左右 手
,
说是
“
哀哉奉孝
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
为他的中年天折惋惜不已
。
东汉末年
,
轰轰烈烈 的黄 巾起 义被地主阶级镇压
‘
去了
,
一些 豪门大地主利用镇压衣民
起义后的机会扩充军事实力
,
全国形成了封建军阀割据的局面
。
当时中国的北 方
,
辰有影啊的
政 治集团是袁绍和曹操
,
这两个政 治集团互相斗争着
。
曹操代表 六族地主的利益
,
推行一 条
打击豪强地主
,
争取统一中国 的法 治路线袁绍代表豪强地主的利益
,
推 行分裂割据的儒 家
路线
。
在 当时条件下
,
限制兼并
,
反 对割据
,
争取 国家统一
,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和政治的
左步
。
所以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斗争
,
是革新和休守
、
前进和倒 退这样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
。
但是
,“本
非岩穴知名之士
”
的曹操
,
当时的力量比较弱小
,
跟袁绍相比
,
有着很大的差
距
。
袁绍是
“
四世三公
”
的豪门贵 族后裔
,
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和讨伐董卓的过程 中
,
又
扩大 了队伍
,
捞到了政治资本
,
他自认为实力雄厚
,
“
势倾天 下
’「吮
。
在这种情况下
,
一批 搞
复占
、
开倒车的儒生纷纷投奔袁绍
,
成了袁氏的
“阿党”
一也有些有志统一 中国
的谋士
,
被
暂时强大的假象所迷惑
,
误入袁绍 门庭
。
郭嘉却与众不同
。
他
“
审于显主
”
,
注意从大处
着眼
,
观察分析主帅的政治见解
,
因而通过 与袁绍十天的接触
,
便发现袁绍崇儒好礼
,“
未
知用人之机
”
柳
,
决不会采用自己的法治主张
。
断言袁绍决不 可能
“
济天下大难
,
定霸工之
业
”,
优势只是暂时 的
,
最后必将失败
。
他寄希望 于曹操
,
毅然与袁绍决裂
,
欣然 投奔曹
操
。
郭嘉的这一行 动
,
既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
也说 明他对统一中国的事业是十分坚决的
。
郭嘉 到了曹操那里
,
在 与曹操议论了一 番
“
天下事
”
之后
,
深 深感到曹操有革新政 治的
气魄
,
是一 位有所作为的统帅人物
。
从此
,
他努力推行和捍卫曹操的法家路线
,
献计献策
,
在 击败袁绍
,
统一北方 的战争中
,
发 挥了较大的作用
。
公元二
年
建安五年
,
袁绍打着
“为
民请命
”
,
讨伐
“
篡逆
”
的旗 号
,
对 曹操发
动突然袭击
,
想把曹操一口吞掉
。
这就拉开了历史 上者 名的官渡战 役的序幕
。
这场战争
,
是
进步势力和反 动势力的大搏斗
,
也是法家路线和孺家路线的大决战
,
它决定着中国北 方在一
个历史时期是分裂还是统一的命运
。
当时
,
袁绍 刚战败公孙潜
,
占据 了比较富饶的幽
、
冀
、
青
、
并四州
,
拥有
“精卒十万,
骑万匹
”
。
而曹操在讨伐张绣的战争中
,
吃了一 些败仗
,
“
兵不满万
,
伤者十二
、
三
”
,
他虽然占领了豫
、
免二 州
,
但后方还不稳固
。
史书记载的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