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拔
,
连曹操也将被擒
。
然而袁绍不仅不听
,
反而信审配从冀州
送来的书信
,
说许枚原来贪脏受贿
,
要将他斩首
。在
此逼迫之下
,
许枚感到
“
竖子不足与谋
”,
投奔曹操
,
献上火烧鸟巢粮草的妙
计
,
致使十倍于曹军的袁绍七十万军队一败涂地
,
袁绍 自己呕血
身亡
,
从此曹操平定北方
。真是“
若使许枚谋见用
,
山河岂得属曹
家
”
。
由此可见
,
象袁绍这样不用人才者
,
不仅得不到人才
,
而且
注定要失败
。
小说中的育操则可称善于选拔
、
重用人才
,
知人善任的典
型
。
鲁迅曾说
,
历史上的
“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
至少算是
一个英雄
”。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虽然不是英雄
,
而是奸雄
,
但
是
,
英雄也好
,
奸雄也好
,
都有
“雄”的一面,
其突出的表现之一
,
就是不念旧恶
,
不拘一格用人才
。
与刘备
、
孙权比
,
曹操身边谋臣如雨
,
猛将如云
,
人才济济
,
这正与他善于笼络和使用人才有关
,
不仅投奔他的人
,
他一律来
者不拒
,
无有不纳
,
即使原来是他的仇敌
,
他也能不念
“
旧恶
”,
尽
量收人自己毅中
。
象赦陈琳
,
降张辽
,
都是典型的事例
。
陈琳为
袁绍起草讨曹橄文
,
在文中把曹操的祖宗三代骂得体无完肤
,
使
得曹操一见此橄
,
毛骨惊然
,
吓得一身冷汗
,
连所患的重感冒也
顿时痊愈
。可是,
待到陈琳作了俘虏
,
他非但不杀
,
反怜其才赦而
用之
。
张辽在撒阳之战中险些把他烧死
,
后来由于 吕布无谋
,
也
成了曹操的俘虏
,
而且大骂他是国贼
。
面对如此羞辱
,
他却念其
忠义勇烈
,
亲释其缚
,
延之上坐
。
张辽感其义
,
遂降
,
后来威震逍
遥津
,
成为守边的一位杰出将领
。
曹操这些行为
,
颇有地主阶级
政治家的胸怀和气魄
,
比起袁绍为护短而杀田丰来
,
不知高明多
少倍
。
曹操不念旧恶
,
千方百计地笼络和重用人才
,
并不完全取决
、
于他的个性
,
而是取决于他所从事的大业
。
他深知
“兴亡成败,
止
在能用人与否耳
”。正是这种客观需要,
导致他主观方略的变化
。
所以他总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去认识和解决用人问题
,
决不感情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