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八阵图遗址
考
谭良啸
四川奉节县白帝城下的八阵图遗址
,
历来记述甚多
,
无人置疑
。
而事实上
,
诸葛亮并未
在那里摆阵练兵
,
’
本文就此作一点考证
。
关于八阵图
,
《三国志》仅寥寥数字
:
“亮性长于巧 思,
推演兵法
,
作八阵图
,
咸
得其要
。
, ,
刀既未谈及阵法的性能和运用
,
也没讲有遗址
。
后人说诸葛亮八阵图有遗址在白
帝城下
,
是据哪道元的《水经 注》
。
《水经 注》卷三十三《江水) )篇云
:
一
江水又 东逛诸葛亮 图垒南
。
石债平旷
,
望兼川陆
,
有亮所造八阵图
,
·
东跨故垒
,
皆
垒 细石为之
。
自垒 西去
,
聚石八行
,
行间相 去两丈
。
因曰
:
“
八阵既成
,
自今行 师
,
庶
不覆败
。
”
皆图兵势行藏之权
,
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
今夏水漂荡
,
岁月消损
,
高处可
二三尺
,
下处磨灭殆尽
。
哪道元 的记载人们深信不疑
。
到唐代
,
就被各种地理书
、
兵法书抄袭并发挥
,
而文人墨
客则 络绎前去凭弓古迹
,
写诗抒怀
。
白帝城下八阵图遗 址真是诸葛亮摆下的吗?
邮道元( ?
—
52 7)
,
字善长
,
北魏范阳琢县(今河北琢县)人
。
他搜集了当 时全国
上千条水道流经各地的情况
,
以及与水道有关的历史人物
、
事件
,
甚至神话传说
,
为《水
经》作注
。
他生在诸葛亮 之后 近三百年
,
没有到过 蜀地
,
关于白帝城八阵图遗址的记载是事
实或传闻
,
值得怀疑
。
而且
,
这一遗址 不见于几位距诸葛亮更近的人的著作中
。
陈寿(
233
一
297
)
,
字承作
,
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市)人
。
先在蜀国为官
,
后
仕于晋
。
他曾搜集编定诸葛亮故事和《诸葛亮集》
,
后 又撰《三国志》
。
陈寿生于 其时
,
长在蜀地
,
十分熟悉诸葛亮的事迹
,
’
然而在《三 国 志》诸葛亮传中
,
他只提到作八阵图而未
讲有遗址
。
陈寿是崇拜诸葛亮的
。
他对当时关于诸葛亮的资料持严肃态度
,
著书时取舍选择
得当
,
有良史之称
,
不会无故遗漏史实
,
也不选用 附会传说勿
。
东晋常据的《华阳国志》是一部西南地理专著
,
记载了巴
、
蜀
、
汉中
、
南中等地 从远古
到东晋永和三年(
34 7
)
间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
在该书涉及诸葛亮的大量文字 中
,
在列郡县
分叙
“鱼
复县
”
(即白帝城)条目中
,
都不见有八阵图遗址的记载〕
。
常据字道将
,
蜀郡江
原(今四川崇庆县)人
。
李雄据蜀 时为史宫
,
一
成汉国亡
,
随李雄徙居江左
。
他对巴蜀历史见
闻详熟
,
丁
《华阳国志》无白帝城八阵图遗址的记载绝不是疏忽
。
陈寿死后一百三十多年
,
南朝刘宋人裴松之(
37 2
一
451 )
奉旨为《三 国志》作注
。
他引用魏 晋时期著作一百四十多种
,
在史料的补缺上做了大量工作
。
可以说在 当时条件下能
补的他都补注了
。
关于诸葛亮的
“木牛流 马”
他都引文作注
,
而对八阵图 却未注一字
。
陈
、
常
、
裴三人都生在邸道元 之前
,
尤其是陈
、
常二人
,
占有的蜀地史料之多
,
搜集的
诸葛亮传说之详
,
是其他著作者无法比的
。
他们都 没有记载白帝城下有八阵图遗址
,
而独独
哪道元 记载了
。
这只 能解释为
:
白帝城八阵图遗址不是事实而是传说
。
这一传说在 陈
、
常
、
裴之 时或者未出现
,
或者 出现了他们不用,而在郧道元之时出现了
,
又被他收 录 了
。
这一推
断可从分析诸葛亮一生的行迹中得到证实
。
、
,
-
9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