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俗文学的器重
,
在这方面
,
他可以入革新者行列
,
但是
,
这里 毛 氏所强调的
,
一
主要
是三 国一书对维 护封建秩序所可能产生 的作用
。
强化这种 社会作用
,
是他修订这部 小说
的动因之一
。
二
、
增写低 毁曹操的文字
正是
:
设心狠毒非良士
,
操卓原来一路人
。
(毛本四 回)
一部大书开篇不久
,
便增写这样两句话
,
客观 上为曹操形象定 了基调
。
(曹操建议迁都)帝不敢不从
。
(毛本 十四 回)
(曹操请天子田猎)
帝不敢不从
。
(毛本二十回)
鲁迅 曾以嘲弄的口吻说过
:
“
中国原是一个
‘礼 让 之国,
。
”
无 条件地礼敬皇帝
(无 论那 皇帝是圣君还是 庸君)向来被认定是 做臣子 的美德
。
历史上的曹 操就不 曾倍守
这一 传 统美德
,
他与 庸君 相处
,
并 不屈从迁 就
,
因此 落了一个专权僧越的罪 名
。
嘉靖本
对 此已有所 反映
。
然而
,
在毛氏看来
,
仍有着意渲 染的 必要
。
增写以上两句
,
正是投合
世俗之人传统 的愚 忠 心理
,
以进 一步激发人们 的 同情 庸君
、
憎 恶强 臣的情 绪
。
操
曰
:
, ’.”吾所虑者
,
太尉 杨彪 系哀术亲戚
,
尚与 二袁为内应
,
为害不
浅
,
当即除之
。”
乃密使人诬 告彪交通哀术
,
遂 收彪下 狱
,
命满 宠按治之
。
〔毛批
:
前彪 实劝帝召操
,
今操即害彪
,
老贼 大是忘本
。
〕时北海太守孔融在许都
,
固
谏曹
曰
:
“杨公
四世清德
,
岂可因袁氏而罪之乎?
”
操
曰
:
“此朝
廷意也
。
”
融曰
:
“使 成王
杀召公
,
周公可得言不知 邓?
”
操不得已
,
乃 免彪官
,
放归田
里
。
〔毛批
:
彪 则幸免
,
而操之忌融
,
自此 始也
。
〕议郎赵彦愤操专横
,
上硫
勒操不奉帝旨
,
擅 收大臣之 罪
。
操大怒
,
即收赵彦杀之
。
于是百官无不谏惧
。
’
(毛本二十四回)
增写杨彪
、
赵彦被害及 孔融 进谏 故事(取材于《后汉书
·
杨震 列传》)
,
并穿插 侮
谩性批语
。
毛 氏为丑化曹操形象
,
可谓 用心良苦
。
(关羽与二嫂一行)于路安歇馆释
。
操欲乱其君
臣之 礼
,
使关公与二嫂共
处一室
。
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
,
自夜达旦
,
毫无倦色
。
(二十五回)
著名的秉 烛达旦 故事
,
也 是 经毛氏之 手而补入 演义的
。
增 补这段故事后
,
毛氏意犹
未 尽
,
又借助评点之 便
,
予以抨击
:
“操欲乱其
上下内外之礼
,
设 心亦 甚 恶 矣
。
忌玄
德
,
仇玄德
,
故欲以此辱玄德
;
爱关公
,
敬关公
,
而又欲以此试关公
。
奸雄之奸
,
真是
如鬼如喊
。
”
这些 话
,
简明透辟地 交待了增 补
“秉烛达 旦”
故事的 意图
。
.
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
,
分踢诸侍妾
,
且 嘱曰
:“吾死 之
后
,
汝等须勤
习女工
,
多造丝履
,
卖之可以得钱自给
。
”
又命诸妾多居 于铜雀台中
,
每日设
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
。
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
,
设立疑家七十 二
,
勿令后人
知吾葬处
,
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
(毛本七十八回)
增补
“分香卖履”
和
“设
疑家
”
两 则软闻(取材于《魏武帝遗命》及《辍 耕录》)
,
目的在于反复渲染曹操 之奸 伪橘诈
。
或问
:
“设
疑家
”
事固然足以证明曹操 之橘诈
,
“分香卖履”
又 怎能揭 示其奸 伪?原来
,
毛 氏的推论方 法是这样的
:
“临终遗命有大于
禅代者乎?乃家人脾妾无不处置详尽
,
而独 无 一语 及禅代 之事
,
是 欲使夭下 后 世信其无
篡国之心
,
于是
,
子孙蒙其恶名
,
而己则避 之
,
即自比周 文王 之意耳
。
其意欲尽欺天 下
后世之人
,
而天下后 世之无 识者乃遂为其所欺
。
操真奸雄之尤哉1
”
打分:
0 星